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山汉简中的罚金制度研究

张家山汉简中的罚金制度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张家山汉简统计,罚金适用最广的是“罚金四两”,见于《二年律令》者不少于三十二例,其次是罚金二两、一两,其次是罚金八两,最少的罚金一斤[85],仅一例。但郭躬认为“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因此“章应罚金”。

张家山汉简中的罚金制度研究

罚金、赎刑起源很早,《周礼·秋官》:职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管仲谈论以赎刑、罚金解决甲兵不足问题,管仲建议:“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小罪谪以金分。”韦昭注:“小罪,不入于五刑者。以金赎,有分两之差,今之罚金是也。”[82]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鲁国法律:“盗一钱到廿,罚金一两;过廿到百,罚金二两;过百到二百,为白徒;过二百到千,完为倡。”

沈家本认为“罚金乃刑之最轻者”[83]。秦有赀刑而没有罚金,汉初即有罚金,约分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二斤六等[84]。根据张家山汉简统计,罚金适用最广的是“罚金四两”,见于《二年律令》者不少于三十二例,其次是罚金二两、一两,其次是罚金八两,最少的罚金一斤[85],仅一例。罚金二斤不见于张家山汉简,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免罢,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士伍,免之。无爵,罚金二斤,令没入所受。”《汉书·昭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诸当占租者家长身各以其物占,占不以实,家长不身自书,皆罚金二斤,没入所不自占物及贾钱县官也。”据《晋书·刑法志》,曹魏罚金刑凡六等,盖沿汉制。又,汉制一斤为十六两,汉罚金刑等级是成倍增加的。

《金布律》规定:“有罚、赎、责(债),当入金,欲以平贾(价)入钱,及当受购、偿而毋金,及当出金、钱县官而欲以除其罚、赎、责(债),及为人除者,皆许之。”可见,罚金既可入金,也可以平价入钱,也可为他人代交罚金。在汉代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适用有以下特点:

(一)针对轻微违法行为

从张家山汉简看,罚金刑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违法行为后果不严重、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轻微犯罪行为,如汉简《盗律》:盗赃值“不盈百一十到廿二钱,罚金四两。不盈廿二钱到一钱,罚金一两”。如果与人徒手斗殴,“其毋伤也,下爵殴上爵,罚金四两。殴同死〈列〉以下,罚金二两;其有疻痏及□,罚金四两”。又如“□诸诈增减券书,及为书故诈弗副,其以避负偿”,若“所避毋罪名、罪名不盈四两,及毋避也,皆罚金四两”。“亡书,〈符〉券,入门卫木久,搴(塞)门、城门之蘥(钥),罚金各二两。”“敢择不取行钱、金者,罚金四两。”“诸有责(债)而敢强质者,罚金四两。”“盗侵巷术、谷巷、及豤(垦)食之,罚金二两。”有些还是没有危害性行为,如矫制“不害,罚金四两”。

(二)误犯、过失犯罪

汉代法律根据犯罪的主观方面,将犯罪行为区分为故意、过误两种。故意犯从重,过误犯从轻,一般情况下处以罚金,如《贼律》规定,“失火延燔”寺舍、民室屋庐舍、积聚等,“罚金四两,责(债)所燔”。再如船人摆渡,“败亡粟米它物”,除了负责赔偿以外,还要“罚船啬夫、吏金各四两”;“□□□而误多少其实,及误脱字,罚金一两”。《后汉书·郭躬传》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但郭躬认为“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因此“章应罚金”。南朝陈律也规定“若公坐过误,罚金”[86]。

(三)职务犯罪

汉代对一般性职务犯罪处以罚金,后世继承了这个传统,梁武帝“依周、汉旧事”,规定“凡在官身犯,罚金”[87]。南朝陈律规定:“将吏已上及女人应有罚者,以罚金代之。”(www.xing528.com)

1.擅权行为

(1)“擅赋敛者”;(2)“县道官敢擅坏更官府寺舍”;(3)“书不急,擅以邮行”;(4)“擅兴车牛,及繇(徭)不当繇(徭)使者”;(5)“擅繇(徭)使史、卜、祝学童”;(6)“财物私自假贰(贷)人”;(7)“县道官有请而当为律令者,毋得径请”。

2.失职行为

(1)“乡部主邑中道,田主田道。道有陷败不可行者”;(2)盗贼发,“令、丞、尉弗觉智(知)”;(3)“发致及有传送,若诸有期会而失期,乏事”;(4)“代户、贸卖田宅,乡部、田啬夫、吏留弗为定籍”;(5)市贩匿不自占租,“列长、伍人弗告”;(6)市贩匿不自占租,“啬夫、吏主者弗得”;(7)“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8)“斗杀人而不得”;(9)邮人行书不中程过一日;(10)“邮吏居界过书,弗过而留之,半日以上”;(11)“诸行书而毁封者”;(12)“发致及有传送,若诸有期会而失期,乏事”;(13)发致及有传送,“书已具,留弗行,行书而留过旬”;(14)有移徙者,乡部啬夫、吏、令史“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并封。留弗移,移不并封,及实不徙数盈十日”,数在所正、典弗告,乡部啬夫、吏主及案户者弗得;(15)“流者可拯,同食、将吏及津啬夫、吏弗拯”;(16)当置后,尉、尉史主者“留弗为置后过旬”;(17)发生盗铸钱犯罪,“正典、田典、伍人不告”及“尉、尉史、乡部、官啬夫、士吏、部主者弗得”;(18)越塞阑关,“吏卒主者弗得”;(19)“亡印”;(20)不从律;(21)“□□□不以次”;(22)大祝考试小祝,善祝、明祠事者应入以为冗祝,“不入史、卜、祝者”;(23)“盗出财物于边关徼”,吏部主者“弗智(知)”;(24)“守燧乏之,及见寇失不燔燧,燔燧而次燧弗私〈和〉”;(25)“乘徼,亡人道其署出入,弗觉”。

3.司法渎职

司法官员如“鞫狱故纵不直,及诊、报、辟故弗穷审者,各以其罪论之”,对于轻罪的渎职行为,如“当系城旦舂、官府偿日者,罚岁金八两;不盈岁,罚金四两”。

4.笞刑加重、赎刑减轻

汉律中笞刑轻,罚金重,因此“吏、民有罪当笞,谒罚金一两以当笞者,许之”。在法定须减罪的情形下,如汉《具律》规定“告不审及有罪先自告,各减其罪一等”,那么赎耐以下减轻为罚金,“赎耐罪罚金四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