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能力是由语文思维的内容、方法和品质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对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要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一)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而积极思维是发展思维能力,深度理解知识的前提条件。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抓住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设置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提问是在众多形式的双边互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它不仅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依据问题所涉及的认知水平,可以把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分为无认知问题、低认知问题和高认知问题。其中,无认知问题是指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如引导、鼓励和核对的问题;高认知问题则是指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如分析、综合和评价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提高认知问题,少提低认知问题,避兔无认知问题。现行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大量的低认知问题和无认知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加强课堂互动,促进社会建构(www.xing528.com)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并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的。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思想认为社会文化环境会影响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体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环节。课堂互动是在课堂这个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从互动的主体来讲,课堂互动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互动内容来讲,课堂互动有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其中,情感互动是基础,行为互动是表现,思维互动是核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互动,特别是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更为深层的思维互动,这更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
(三)重视总结反思,强调应用迁移
元认知最早是由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其中元认知监控是核心部分。元认知监控就是一种自我监控能力,是人们将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或者元认知能力,或者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总结和反思。在每次课堂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应用是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中的迁移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和迁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要将应用迁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原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第一,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实现对这些知识和方法的主动建构;第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迁移到其他课文中去,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