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我还没进入婚姻,只是同居,就开始有一只脚踏进棺材的感觉?”朋友这么说。
朋友的恋爱是标准的马拉松,从高中一直到现在,快十年了,两个人都有牵手一辈子的共识,但是双方对婚姻都很谨慎,所以,同居成了两人的行动选择。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恋情冷却,同居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退,很快就有了老夫老妻的感觉。
“她说,她不想结婚之后也是这样!”朋友似乎也有同感,“请你这个两性专家告诉我们,如何让彼此的关系始终维持在热恋期?”
我听到“两性专家”这种称呼,头都晕了。感谢朋友的抬举,提供一点意见当然没问题,但我只是对家庭里面发生的事多少有些概念,把每个家庭教我的事拿来延伸而已。
我跟朋友说了以下三点。
第一,马拉松式的恋爱之后还存在“热恋期”,那是非常少有的。
要持续热恋,只有不断地换伴侣,才能做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偏偏小三还会来盗墓。如果伴侣之间没有发展出坚实的友谊,仅仅是以激情为主的爱恋,情侣关系能维持半年或一年就实在很了不起了。
尤其是同居后,双方在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很快会消耗彼此的感情基础。这时候,对对方所有美好的投射,都进入了幻灭的阶段。幻灭的时候,会特别想念以前的激情,失落感油然而生。
第二,恋人的懒惰,是损耗情感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段关系的开始,我们常常会苦心经营,注意自己的装扮,节制自己的言语,控制好脾气,营造约会的气氛……但是等关系稳定以后,我们就开始顺便、随便、图个方便,很多事就开始求快、求简单,出去约个会,感觉无聊就开始拿起手机刷呀刷。
关系的维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偏偏情感方面的事很容易被认为应顺其自然。
套用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到手了,就不珍惜”。
对方说话,不好好听,没讲几句就嫌烦。然后女人变成老妈子,男人变成木头或炸弹,爱意渐少,嫌恶渐增,关系也越来越淡薄。
“我们现在吵架,根本就是放开了吵,她丢手榴弹,我被攻击得受不了,就想发射迫击炮,可我们以前根本就不会这样。”朋友说,“其实我觉得,我们就是沟通方式不同,但也都希望关系能继续,偏偏我们又都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所以,要请大师开示。”
我这个朋友很顽皮,讲完还双手合十。我哪里是大师,以我的人生经验,还有这方面的辅导经验而言,我还太稚嫩。不过,我倒是从朋友的描述中,抓出了一些双方互动时可以调整的方向。
第三,了解与尊重双方沟通方式的差异。
朋友的伴侣嘴太快,常常一边还在想,一边就把事情说出口了,比如“到底我过年要包多少红包给我妈”,这个时候,她其实还没想清楚。
可是,我的朋友在旁边听了,就开始接腔:“我跟你讲,你刚刚换工作,中间有一段空窗期,少给个一两千没关系……”
我这个朋友有个习惯,平时很喜欢讲话,以前他的老师曾经建议,他长大以后可以当“插‘话’家”。(www.xing528.com)
显然,朋友伴侣的问句,不是针对朋友而来,而是一种自问自答。朋友不懂,就一直给意见,反而把好意变成压力,最后他的伴侣用一句“哎哟,我不想讲了”来结束对话。
其实,朋友再多等一会儿,让他的伴侣把话讲完,然后再问:“你需要我给你意见吗?还是你只是要我听听你的想法?”这样比较好。
如此一来,便能减少沟通上的冲突,增加有效的回应。
“哦,这样很累呢。”朋友边做鬼脸边说,“好啦,我知道啦,我试试看!”
关系自有它的生命,可以努力,但无法预期
朋友平常话多,吵架的时候倒是话很少,积累到受不了,就一次性爆发,这实在不利于关系发展。他说,每次被骂,就会想起他妈妈从小骂他的样子,所以他从小就知道要妈妈快点结束的方式,就是闭上嘴,让妈妈骂个过瘾。
可是,朋友的伴侣似乎更生气了。
“她每次都越讲越过分,我不想跟她吵,我要去睡觉,她还在床上继续吵,真是疲劳轰炸!”
我猜,朋友的伴侣是希望朋友在吵架的时候给她回应,越不回应,她就越不高兴。
事实上,朋友常想着要怎么解决问题,所以他需要花时间思考。此外,他的伴侣要的可能是情感支持,她丢出去的情感不断落空,她的情绪就开始泛滥了。一泛滥,就口不择言,把朋友讲得一无是处。讲到激动处,比中指,骂脏话,甚至动手打朋友的头……
朋友说:“好可怕,以前她都不会这样。还好先同居了,要不然,我还不知道她的情绪可以变化这么大!”
朋友辗转从他们的共同朋友处听到,他的伴侣常在他不在的聚会上,数落他的缺点,而有些他认为根本不是事实。她对外人通常都很客气,所以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她发起脾气来是这副德性。
吵架最忌讳辱骂、动手,因为这几乎表示,你根本不把对方当回事。沟通的差异可以调整,但是情绪表现如此强烈,还在他背后做些小动作。不要说想再经历一次“热恋期”,连关系能不能继续都成问题。
作为朋友,该说的已经说了,看出来朋友心里似乎有了决定,我只是祝福他,不多说什么了。
有一阵子没联络,想起朋友经历的事,还是替他惋惜。十年感情不容易,但是关系自有它的生命,我们可以努力,也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没办法预期。
两个人吵架吵得最凶的时候,常常是各自认为自己最有道理的时候。可是,与其讲道理,不如讲“需要”。双方在关系中自在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即使冒着被拒绝的风险,那也是为了维持关系的必要努力。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现在的感情顺利不顺利,还有没有跟她在继续,是不是更愿意经营关系,更懂得沟通。
还有,我一直不好意思对朋友说,不少研究显示,婚前同居,会略为提高婚后的离婚率。心理学家的解释之一,就是同居的双方习惯了共处一室的生活,反而会未经思索地走入婚姻。另一种解释是,想用婚姻来解决同居生活中的冲突,以为结婚就可以让双方忘掉冲突,找回爱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