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师的困境与反思:应对中年转折的困扰女性

心理咨询师的困境与反思:应对中年转折的困扰女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是另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当事人,我因为担任督导的关系,对她的困境有些了解。心理咨询师之间,有时候会有互相咨询求改进的聚会,毕竟人都有盲点,心理师是人,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咨询师有时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处境,就像这次,一个刚毕业的男性心理咨询师,正准备在职场上闯荡,没想到要面对正处在中年转折点却紧紧抓住过去不放的女性。心理咨询师要减少对完美的执着,以当事人为师,让自己多年的训练成为利人的工具。

心理咨询师的困境与反思:应对中年转折的困扰女性

自从目睹妈妈被家暴,躺在床上无力地因疼痛微微呻吟着,她的世界就改变了。她是另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当事人,我因为担任督导的关系,对她的困境有些了解。

心理咨询师之间,有时候会有互相咨询求改进的聚会,毕竟人都有盲点,心理师是人,自然也不例外。有些心理师会自行寻找更有经验的前辈,或者同侪支持团体,也有时是学校、机构的安排,或者专业训练的工作坊……

其中的细节不必详谈,不过,因为担任督导的关系,我花了许多时间思考这位当事人的过去与现在。心理咨询师有时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处境,就像这次,一个刚毕业的男性心理咨询师,正准备在职场上闯荡,没想到要面对正处在中年转折点却紧紧抓住过去不放的女性。这些人生阶段与社会经验的落差,如果没有大量的思考,助人者可能也会在关系拉锯中纠结。

召唤自觉,学习信赖自己

一个助人者,在跟当事人建立关系的时候,经常要问问自己,我们是跟当事人开创了、产生了一个新的、和谐的、有效的关系,还是落入了当事人另一个不断重复、无效又困扰的回路里?

人会遇到的苦难有很多种,但也不可能各种苦难都要遭遇过,才能考执照开始治疗辅导工作。那么,该怎么帮助当事人?该如何认识自己的不足?该如何陪着当事人摸索?该如何在自己也紧张的情况下,消除对方的焦虑?

答案是,回到苦难的根本,遵从人的心理法则,召唤自觉,学习信赖自己。心理咨询师要减少对完美的执着,以当事人为师,让自己多年的训练成为利人的工具。

大学四年、研究生至少三年的心理学训练,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跟人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还要学习如何去了解一个人,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临床的角度。要了解一个人,就得把自己也投入进去,否则,理论归理论,少了助人者本身的诠释,讲出来的话就像背教科书一般没有温度。

我们要回到助人的基础,也就是治疗关系上,搭建起舞台。我们要演好对手戏,那么,我们得先有相对坚定的态度,否则,过多的情绪冲上来,助人者眼前一花,只看得见自己,就只能演独角戏,让另一个演员迷惑不已。

那么,来谈话的当事人,是不是也能懂得跟自己建立关系,有相对坚定的态度?然后,学习松开手,让过去的过去,多一点精力聚焦在此刻、当下。

没有放手,怎么成长?

她看到了妈妈最脆弱无助的那一面,从那一刻起,还是青少年的她,变成了妈妈的妈妈,妈妈则变成女儿的女儿。好像两位演员,一错身,便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各自换了台词,巧妙得让观众无知无觉,甚至演员自己也浑然不知。

她背井离乡念大学,后来得到实习单位主管的赏识,留在大都市讨生活。她三不五时就会打电话给妈妈,“吃了没”“要多喝水”“早点睡”“注意安全”“小心一点”……妈妈嫌烦,嫌她啰唆,但是又眷恋她的关怀,还是要她每天打电话。

偶尔回家,她跟妈妈之间各自藏着秘密,不想让对方担心,却又亲密无间,就像极其亲昵的普通母女。但是,她不知道怎么面对她的爸爸,她时而像女儿那样对爸爸撒娇,时而又像被家暴的太太,想逃之夭夭,又矛盾又痛苦。于是,离家的期限一到,她就按时回到工作岗位,以为可以远离她内心紧抓着不放的过去。

她从事行政工作,做事常有自己的坚持。谈过几次恋爱,曾经有一次论及婚嫁,但是最后莫名其妙地不知道为什么,男方找理由分手了。对这次恋爱,她本来就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过了一枝花的年纪,早就不是婚配市场的主流。所以失恋了,只是心情不好,也不觉得真的承受不了。没想到,恰好这时换了个新老板,个性刚硬,动辄要求部属在时限内交差,这等于变相逼迫加班,她开始不适应了。(www.xing528.com)

经过医师介绍,她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开始跟心理咨询师谈话,反正使用健康保险,费用她还能接受。刚开始,心理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的方式,帮她厘清面对新老板的“非理性信念”所产生的不适应情绪。她也学会了一些放松技巧,如写日记,增加运动时间等。两个月之后,状况就开始好转。她有了决定,积累更多的筹码之后,再离开目前的工作,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就想着冲动地离开,而不知未来在何处。

没想到,妈妈因病突然需要开刀,她马上请假回乡。新老板几年前经历过丧母之痛,对她这两个礼拜的假爽快地批准了,这让她对新老板刮目相看。

再回到治疗室,她不复两周前的自信。她发现,自己的妈妈跟过去不一样了,她跟妈妈有过几次谈话,都不愉快。她妈妈虽然在生病,但凡事可以自己动手的,总是想自己来,她怕妈妈弄到伤口,所以一直阻止。

妈妈说:“你没有放手,我怎么成长?我也在慢慢练习,这样才能越做越好。我都没有练习的机会,等你回去了,我还是要自己来啊!”

她不理会妈妈的抗议,她用她觉得好的方式,去安排妈妈的生活。她还用高标准要求爸爸以及其他照顾妈妈的人,也因此跟其他人的关系有些紧张。

她觉得,“妈妈只是不好意思,就算她说不要,我也要照我的方式”。

不过,她隐隐觉得不太对,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心理咨询师劝她:“照顾一个人,最难得的是用平静的心去应对。过分牵挂、过分忽略,都会让被照顾的人不太舒服。照顾一个人的身体,也要照顾他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三个礼拜,她跟心理咨询师谈了不少她小时候的事。关于新老板,她觉得问题其实没有像之前想得那么大,现在很多老板都这样。失恋对她的影响也不算大,因为对这段感情的投入也不多。约定的三个月一到,她感谢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忙,就回归“正常”的生活了。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她好像还有一些事没处理,如果能多一点时间,让问题都浮上台面,结果会更好。”

我问心理咨询师:“你所有的‘事’,都处理好了吗?都‘能’处理好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我想,她太执着于自己所认为的“好”,希望这个世界能按照她的想法运转,这跟心理咨询师想要“完美”地结束这段治疗,全面性地改善当事人的生活,不是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重叠吗?

她不放手,她妈妈就脱离不了女儿的角色,难以成长和自由。心理咨询师不放手,就会跟自己过不去,旁人可能连句谢谢也不会说。

我们认为的好,他人自有其标准。生活中很多时候,淡然处之最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