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母亲角色:应对并接纳不喜欢带小孩的自我

挑战母亲角色:应对并接纳不喜欢带小孩的自我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当时经验浅薄,怎么可能明白那种找不到浮木的害怕与悲哀,我完全被那种“全天下的妈妈都喜欢小孩”的说法困住。最后,我解决不了这位妈妈的问题,她对孩子也使不上力。可是,我想告诉她,别放弃自己,咬牙走下去,适度休息不是罪恶,接纳自己就是少数不喜欢带小孩的妈妈,允许自己哭,但态度要把持住,过多的罪恶感不会让任何人受益。

挑战母亲角色:应对并接纳不喜欢带小孩的自我

“那件事的记忆,真的很痛,很痛!”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年轻人这样说出来。旁边的家长也说,这是第一次听他这样说。好,说出来也好,别憋着,至少有人一起承担,我可以跟他一起讨论。

对某些大人(特别是男性)来说,发牢骚,那是无益国计民生的事,不需要太重视。可是,对某些人来说,就算怎么努力,他的处境也很难有明显的改变,那么,发牢骚,就是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一种必然产生的结果。

特别是这个年轻人,这一年来,他才刚学会“好好发牢骚”,学会这种一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行为。

我想到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她有一堆牢骚,没什么人要听,也没什么人想听。这是一位不喜欢小孩,也不喜欢带小孩的妈妈。

让我们把话题岔开一下,有些女生,其实在婚前打定主意不生小孩,也跟先生讲好,才走入婚姻。但是,成家后,在婆家的压力下,在看到先生看着其他孩子的眼光之后,勉强改变了自己,或者,因为单纯的意外,而承担了妈妈的角色。

结果有两种。

一种是没想到自己真的很喜欢当妈妈,觉得孩子的诞生让自己的生命完整了——“我从来不知道,我可以爱一个人爱得这么深”,这是某位妈妈的说法。

另一种,就是我们要谈的这种,当了妈妈以后,发现自己果然不喜欢小孩,也不喜欢带小孩。只是,这份重担,要延续将近二十年,才能有机会阶段性地卸下。

这位妈妈说,带小孩也不完全是种折磨,至少孩子的笑容可以稍稍弥补一些寂寞。对,就是寂寞,产后的忧郁情绪一直没有消失。生完孩子之后,先生总是忙,自己的世界瞬间缩小很多,小到好像只剩孩子跟自己。

不喜欢婆家,跟娘家也没那么亲,交友圈、姐妹淘好像是很遥远的名词。有了孩子后,自己好像经常在忙碌,孩子生病的时候最惨,一病就是一两个礼拜,自己也常常沦陷,变成病人照顾病人。牢骚,算了吧,讲了先生嫌烦,自讨没趣。

寂寞、孤单、封闭、忧郁……好像快要抓狂,好想找人说说话。会有人想要跟她说话吗?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素颜乱发,一副黄脸婆模样,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我想到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她也是妈妈,她说的话,很多人听。她说,女人要有自己的时间,也要经常打扮得漂漂亮亮,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我跟她聊过天,我想,如果这位妈妈也像她一样,能有外佣阿姨帮忙带小孩,老人也常过来看小孩,那找到自己的时间这件事,就容易多了。

我,当时是一位年轻的男性临床心理师,就这样成为这位妈妈少数的说话对象之一。话题常常扯到她自己,我常常礼貌性地听一听,又想拉回到孩子身上。我们的谈话常在这样的拉扯中缓步前进,我认为我应当全心放在孩子身上,如此便能帮助到这位妈妈。

事实上,我当时不是那位妈妈的好听众。我当时经验浅薄,怎么可能明白那种找不到浮木的害怕与悲哀,我完全被那种“全天下的妈妈都喜欢小孩”的说法困住。我的视角不够宏观,也没有看清楚,原来,帮不到妈妈,就很难帮到小孩!(www.xing528.com)

态度是活出意义的按钮

我犯了错误,视这位妈妈谈她自己为离题(尽管常常谈到超出了时间),这位妈妈只好憋着关于自己的话,配合着我,要把孩子谈清楚。我没办法解决她的问题,常请她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另找人做咨询。只是,孩子该放哪里?如果有人可以长期固定地让她喘口气,她也不会那么憔悴、失意。

最后,我解决不了这位妈妈的问题,她对孩子也使不上力。

但是,这无力与无奈,就只能这样延续了吗?我认为不是的。

我跟发牢骚的年轻人说:“态度很重要,那几乎是我们唯一能决定的部分!”

当我跟许多人一起面对他们的苦难,还有我自己的苦难时,我就越来越清楚态度的重要性,甚至,态度要比最后的结果还要重要。不管我们的出生背景、教育程度怎样,不管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别人怎么评判我们,态度这种无形无影的东西,是我们手中活出意义的按钮。

当我们选择按下按钮,用努力与不放弃的态度面对事物,用保护自己同时与人为善的态度面对家人和朋友,那么,态度可以帮我们建立一段关系、建设一个家庭,甚至营造一个社区。

不管我们前一刻做了多么让自己后悔的事,从这一刻开始,依然可以选择归零,重新开始。有些人就是会用某些方式跟我们互动,该来的我们常常躲不掉。我们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有一半是他人与环境加之于己的,另外一半则在于我们如何回应。我们回应的方式,便是一种宣告。我们或许陷入困境,但我们清楚,行动是改变的唯一出路。

我问年轻人:“经历了这些事,你难道不想停止上学吗?”

年轻人说:“为什么要停止?我还有我的朋友……”

或许,我们把家庭、学校、公司……视为我们的牢笼,但换个角度,它也是我们的安身之所。孩子会长大,环境会变化,我们则能够通过努力,越变越坚强。

不少家长给我留言,有类似“回首来时路,我已经走过那段痛苦的日子”的话。对啊,困境会过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台阶,每个台阶踏稳,终究会走出迷雾。

我知道,我现在仍然不见得有能力帮助那一位牢骚满腹的妈妈。因为形势比人强,她所处的环境恶劣,不是她一个人努力就能扭转乾坤的。可是,我想告诉她,别放弃自己,咬牙走下去,适度休息不是罪恶,接纳自己就是少数不喜欢带小孩的妈妈,允许自己哭,但态度要把持住,过多的罪恶感不会让任何人受益。

加油,选择好态度,让它带着自己走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