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位朋友,他被我视为这辈子的知己,他最了解我,我也最懂他。我们共同认识的中学老师总爱说,她对这位朋友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他一边照顾家里的生意,一边在空闲的时候看书,在班上总考第一名。这位朋友从小在街头长大,流转生活在不同夜市,家贫困但人勤奋。后来这位朋友读书一路顺利,很少让人担心。原生家庭的家境也逐渐获得改善,虽然依旧不富裕,但家庭整体上已经算是走出困境,家人皆能过得衣食无虞。
家庭也会遭遇逆境,生老病死躲不掉,天灾人祸逃不了,大时代的巨轮滚动,家庭也只能随之颠簸前进。譬如,2001年的日本福岛核灾,政府疏散了30万人左右,估计有15万人永远回不了家;“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被杀害,受影响的家庭不可数计。
家庭可能经过无常的洗礼,但亦有其生命力。家庭可以在危机与创伤中修复、成长,并且磨炼得更坚强。在短暂的迷乱状态中,家庭能发挥其功能,相互协调、缓冲压力,成为让人安心停泊的安全港,让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相对稳定。
不过,也有家庭在困境中煎熬,导致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家人变得十分脆弱,家庭的整体功能也逐渐薄弱。比如家中有需要长期照顾的长辈,缠绵病榻,照顾者不但可能在多年后身心俱疲,也可能无法兼顾亲情和工作的要求,整个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吵闹不休。
假如,家庭的凝聚力可以提供归属感,家庭成员的个人价值都被尊重,并被赋予适当的正面期待;所有家人不把自己视为暂时困顿状况的受害者,而是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便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那么,家庭在复原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便可能依次或同时出现:
●家人可能早已树立好或者在面对挑战时形成并强化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如视危机为转机,家人同心、其利断金,把家人之间的信赖当成最大的财富等。这些价值观能促进家人之间的团结,使他们不互相怪罪,并认为未来的幸福可以期待,自然就会众志成城,早日脱离低潮与谷底。
●家人可能已经习惯或者正在形成有效的沟通方式。不分年纪,倾听所有家人的声音,以可行性而非权威性作为行动的依据,家庭会议的结论涵盖多数人的看法,并且试行一段时间之后能有机会接受反馈与修正。
●家人有尝试改变,并且尊重个别差异与独立的需求。
我认识一个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在夫妻讨论之后,也参考了亲子互动的质量,决定由爸爸辞掉工作,在家带小孩进行治疗,妈妈继续工作养家。由于处在价值观较为保守的乡下,爸爸勇于跟亲人沟通,并正面迎向外人的质疑眼光。他将孩子的成长记录下来,清楚地呈现孩子的进步,常向社会分享自己帮助孩子的方法,鼓舞了许多类似的家庭。(www.xing528.com)
最艰苦的日子,毫无疑问应该是全家一起度过。在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前提下,一家四口共同努力,在不同夜市经营小生意,碰到特殊节日,那更是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然后轮班休息。长期勤奋工作,远离休闲的生活状态,除了培养出家人之间的亲密情感,还磨炼出孩子们不畏苦难的精神。我的朋友相当感激过去这段日子的磨炼,便他获得了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资产。
所以在适当的压力下,一个家庭有可能越挫越勇,越走越坚强。当家庭不断累积成功经验的时候,受益的是家庭所有成员。
以情感为基础认同家庭
当两人或更多人共组家庭,就形成了一个团体。团体的人数越多,就越不会由于个人因素去影响全局。当家庭以情感为基础,重精神而非物质,那么,外在环境即便容易变动,内在对家庭的认同感也没那么容易被动摇。
团队里的众人,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对团队付出,人人都感觉自己对团队有价值,那么,这个团队的力量就相对强大。同理,如果家人都知道该对家庭做贡献,了解持家之不易,那么,家中的每个人就会慢慢懂得去珍惜家庭。
当然,家庭可能先天不足,例如没有好的经济条件,父母刚开始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孩子病弱……但是,摆脱家庭的不足与缺点,同增加家庭的潜力与优点,可以同步进行。经济没那么快好转,大家可以学习节约着生活;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但是愿意花时间陪伴很重要;孩子固然身体病弱,但我们因此而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培养良好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我帮助过一个家庭。单亲妈妈凭借资源回收的工作以及主动寻求福利单位的协助,在困苦的环境中,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孩子在学校有困难,功课跟不上,妈妈学习耐心教导孩子,在义工哥哥的辅导下,孩子的学习情况逐渐改善。
家庭像棵树,在家人的耐心浇灌下,孩子茁壮成长,又会回过头来保护家人。风吹雨打都正常,大树凭借其强韧的生命力,在寒风中挺立。家庭能复原,除了先天的资源,家人间的情感也是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