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礼俗探索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礼俗探索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它还保留了饽饽、汤子、沙琪玛等有本民族特色的食品。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他们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然而蒙古族的传统盛会与节日应数每年七八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其内容包括传统的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敬古壶热”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的习俗。有贵宾到来时,蒙古族人必设整羊席款待之。此外,喝奶茶、吃炒米也是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之一。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礼俗探索

1.满族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统治者统治中国达295年之久,因而该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虽然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满族的生活习俗有了较大的变化(也有称之为“汉化”了),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

满族极重礼节,讲礼貌。平日相见都要行请安礼,若遇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为抱见礼,即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均行此礼,以表亲昵。家居内一般均设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被视为最尊贵之处,用以供奉祖宗,故不可随意乱坐。每家庭院的影壁后都立有一根四五米高的“索伦杆”,为每年祭祖时所用。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以增添节日气氛。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与汉族有些相似,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悖”(即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它还保留了饽饽、汤子、沙琪玛等有本民族特色的食品。满族人忌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

2.朝鲜族

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量散居全国各地。从19世纪中叶由邻国朝鲜陆续迁入我国后就变成一个民族,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还有专门为老人设立的节日,十分隆重热闹。在家庭内部,祖辈是最受敬重的,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老人为荣。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他们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都可以看见朝鲜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的活动场面。该民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进行秋千、跳板、摔跤以及足球、排球比赛。最精彩的要数秋千和跳板两个项目,参加者都是本族妇女。(www.xing528.com)

冷面、打糕泡菜都是朝鲜族人十分喜爱的食物,一种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是朝鲜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味似我国江浙所产的黄酒

3.蒙古族

我国的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大多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生产、生活与草原及牛羊息息相关。

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两个节日。“小年”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又叫“祭灶”,是送灶神爷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在灶神前烧香、敬贡。蒙古族的“大年”叫查干萨勒,意为白色的新年。按民族习俗,过“大年”时要拜两次年,一次是在除夕为辞旧岁而拜,另一次是在正月初一为迎接新春再拜。守岁团圆饭和节日盛装是过“大年”时不可缺少的。然而蒙古族的传统盛会与节日应数每年七八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其内容包括传统的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届时,当地牧民都身穿节日盛装,带着蒙古包和各种食物,从四面八方赶去参加,场面十分壮观。“敬古壶热”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古壶热”就是鼻烟壶,一般都系在腰带上,当知心朋友相见时,两人面对面跪坐,口里叫着“赛拜罗!”(你好),边握手边递给对方自己的“古壶热”。双方交换烟壶,吸过以后,再互换回来,以表示礼貌和友善。有贵宾到来时,蒙古族人必设整羊席款待之。

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牛、羊、马的奶制品)和红食(牛、羊等牲畜的肉食品)两种,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因为在蒙古族,白色象征崇高和吉祥。此外,喝奶茶、吃炒米也是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