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人体活动幅度最大、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辅助语。世界不同的国家或相异的民族,同一种手势语表达的含义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所以在日常接触中,一定要掌握相关的一些常识,以免因使用不当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知识窗】
“V”形手势的来历
“V”是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和喜悦。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位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发明的。他号召利用电台,每天从英国到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占领军。他在1940年年底的一次广播讲话中,动员人们到处写“V”字,以表示胜利的信心。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和其他许多城市的建筑物上、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甚至在德国的重兵营、岗位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到处都写上被德国军视为不祥之物的“V”字,德国占领军心慌意乱,提心吊胆,不知所措。打这以后,“V”字很快传到了欧洲其他被德军占领的国家,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很快流传开来,并用到了各种场合。朋友见面打个“V”字手势,代替了其他一切招呼,以表达自己的心愿;英国首相丘吉尔用过这个手势后,致使“V”字更加出名,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餐馆里的刀摆成了“V”字形,钟表店里的时钟也拨到了11点5分。“V”字风传到美国以后,连妇女们佩戴的胸针也出现了“V”字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1.大拇指。
(1)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棒”“高明”“对了”“绝了”“最佳”“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等;在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法国和新西兰等国,竖大拇指手势是搭车旅游者示意搭车的手势,这是一种善意的信号;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时,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最尊敬的问候;在日本,这一手势并不是表示友好,而是表示“男人”,是“长辈”,是“父亲”;希腊人竖大拇指,意思却是要对方“滚蛋”;在韩国表示“长级”“父亲”“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印度尼西亚,伸出大拇指用于指向需要的东西;但在澳大利亚,竖起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如果一个中国人按着本国习惯,使用这一手势去夸奖一个澳大利亚人,那就会闹出笑话或产生不愉快的结局。
(2)向下伸大拇指。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之义,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拇指向下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使用这一手势表示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2.食指
(1)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这一手势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中国人向上伸食指,通常是表示数目,可以是“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整数,偶尔也会表示“一次”,或伸出食指放在嘴前,再轻轻地吹出气息,并发出“嘘”的声音,意思是“不要说话”或“轻声些”;在日本、韩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家国,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个或一个(次)的意思;在美国,使用这个手势是让对方稍等一下;在法国,学生在课堂上要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可以把胳膊高举起来并向上伸出食指;在新加坡,谈话时向对方伸出食指,表示所谈的事最重要;在缅甸,使用这一手势是请求别人帮忙或拜托某人做事,表示恳请和谢谢;在澳大利亚的酒吧和饭店,客人面朝工作人员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请来一杯啤酒”;在日本、缅甸、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这一手势表示顺序上的第一;可在中东地区,用食指指东西是不礼貌的。
(2)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V”形手势。这个“V”形手势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成功”;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过去是表示“2”“第二”或“剪刀”,现代人们已接受了西方的含义,表示成功或喜悦;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如在荷兰文中“V”代表“自由”;在塞尔维亚语里“V”表示“英雄气概”;在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英国则指伤风败俗的事。尤其是在打这一手势时千万不要把胳膊伸得太长,否则就是对人不恭了。
(3)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人们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状,用来表示要保护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若朝向某人,则意味着诅咒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这一手势则表示“开心”,能“交好运”;在中国逗小孩子玩时,大人把两只手放在头上做成这个手势,装成牛角逗孩子开心。但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4)伸出弯曲的食指。这一手势是英美人惯常用的手势,表示招呼某人过来。这个手势在中国表示“9”;在缅甸表示“5”;在斯里兰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窃行为”;在韩国表示“有错”“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啬”;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弯曲的食指,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5)用食指对人摇动。在英美等国表示对此事或此人不满、反对或者警告。
3.中指
(1)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中国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在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在澳大利亚,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兰卡,表示“曲折”和“邪恶”。在印度,表示“结束”“完成”。在荷兰,表示“发誓”“赌咒”,或指“对方撒谎”。在尼日利亚,表示东西或数字“相加”。
(2)向上伸中指。两千多年来罗马人一直称人手中指为“轻浮的手指”。事实上,单独伸出中指的手势,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意味着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普遍用来表示“不赞同”“不满”或“诅咒”;在美国、澳大利亚、突尼斯,这种手势意味着“搞不正常的关系”,表示侮辱。在法国,表示行为下流龌龊;在沙特阿拉伯,表示恶劣行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为;在菲律宾,表示诅咒、愤怒、憎恨和轻蔑;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在缅甸和尼日利亚,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斯表示“中间”之意。
4.小指
(1)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申而来蔑视、贬低、“差劲”之意;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但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但也有小指表示情意相投的含义在里面,如牵小指则表示一生不变的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圆圈再伸出其他三指。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一手势在美国和英国经常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这个手势在中国过去表示数目“0”或“3”,改革开放后,已被人们广泛接纳和应用,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和对他人或某事的承认;在泰国,表示“没有问题”;在印度,表示“对”“正确”;在荷兰,表示“正在顺利进行”“微妙”;在斯里兰卡,表示“完整”“圆满”和“别生气”;在日本、韩国、缅甸,表示“金钱”;在菲律宾,表示“想得到钱”或“没有钱”。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啥也干不了”;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傻瓜”;在希腊,这个手势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举止;在意大利、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法国南部的葡萄园工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时,要是看到客人的“OK”手势,马上会露出不悦之色,因为这一手势不是夸耀酒的醇美,而是表示劣等产品或“一文不值”的意思;要是到了马耳他、希腊等地,这一手势所表示的意思就更糟了,它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话。斯里兰卡的佛教徒用右手做同样的姿势,放在颌下胸前,同时微微欠身顿首,以此表示希望对方“多多保重”。
5.双手拇指相绕
在英国、美国等国,双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规律地互相旋绕,表示“无事可做”“极其无聊”。在中国,也有一些老年人休闲时聊天,随意地把十指相插后放于体前,双手平开,两个大拇指从里向外地旋绕,没有什么含义,只是一种个人习惯。
6.屈伸手指
在拉丁美洲、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斯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让人走过来”。但这一手势在中国是用作招呼动物或幼儿的。中国人招呼人的手势是:将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变动所有手指。然而这一手势在英美等国又是招呼动物的。
7.摆手
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做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中国和日本招呼别人过来,是伸出手掌心向下挥动;但在美国,这是唤狗的手势,打招呼时是要摆整只手的;欧美国家招呼人过来的手势是掌心向上,手指来回勾动,而在亚洲,这却是唤狗的手势;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是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是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面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
8.搓手
在欧美国家,摩搓双掌,表示“完成了所做的事”,可以松口气了;可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此事与自己毫不相干。其具体做法是: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在中国,这一手势不常出现,偶尔会出现妇女做主食和面后,为了把粘在手上的面弄下去,双手合在一起搓一搓,还会出现在参加某活动鼓掌后,把手放在胸前轻轻地做这个动作,表示此时自己很开心。(www.xing528.com)
9.叫人
在美国呼唤服务员时,手掌向上伸开,伸出手指数次。而亚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对服务员则不可用,因为人们常常以此来叫一条狗或别的动物或幼童。在日本,招呼服务时把手臂向上一伸,手指向下并摆动手指,对方就领会了。在非洲餐厅吃饭时,叫服务员通常是轻轻敲打餐桌。而在中东各国,叫人时轻轻拍拍手,对方即会意而来。
10.同意
一般而言,双方谈事情成功时,除了说“同意”“赞成”外,还要满面笑容地点头示意;而在巴基斯坦、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尼泊尔、泰国等国点头表示“不是”(或“不好”),摇头表示“是”(或“好”);印度人以摇头或歪头表示同意;非洲人往往情不自禁地展开手臂,向上举起,并用另一只手握拳击掌心,以表示自己十分满意;阿拉伯人则会把双手握成拳,食指向外,缓缓挥动,表示赞成和同意。
11.蔑视
阿拉伯人对人不满以至深恶痛绝时,常坐在那里,把鞋底朝向对方,以发泄愤怒和表示蔑视。因此,在同阿拉伯人交往中,切不可有抬二郎腿的习惯动作。与阿拉伯人接触时,也不要摇动手脚,更不能故意气他。
12.告别
在许多国家,人们告别时都是举起右手臂挥手表示再见。而一些东方国家,如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及中国部分地区,人们告别时,常常举手向上伸开并向自己一侧摇动,这往往容易同一般招呼人的手势相混淆;在意大利,习惯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不停地一张一合,表示告别。
13.忧愁
在一些亚洲国家,遇到伤脑筋或不顺心的事,习惯举起右手抓自己的头皮;在日本,这种手势表示愤怒和不满;在西方大多数国家,则常用挠头表示不懂或不理解。
【知识窗】
顿首的含义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穿越时空】
小拇指拉勾的由来
很久以前,有一位漂亮的富贵公主,她温柔善良,能歌善舞,倾倒了许多王子贵族,前来求婚的王子非常多。公主选中了五位做备选,公主走到他们面前,把手藏在身后让他们猜猜她伸出的是哪个手指,只有一个王子猜中了公主伸的是小拇指。公主伸出身后的小拇指和王子勾了勾手指,许下了终生的诺言,永远在一起不分开。
战争开始了,王子去战场杀敌之前,他们用小拇指勾下了最后的诺言:“我一定会回来的”。然而,战争结束了,许多年过去了,王子没有回来,公主仍然在等待着,等待着王子的回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公主带着只有自己知道的含义又参加了选婚。她伸出自己的小拇指走到各位王子面前,可他们都以为公主是让自己为她戴上戒指,所以,公主到每一个王子面前,他们都把早已准备好的指环戴在了公主的小拇指上。公主感叹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王子才会明白她伸出小拇指是要做什么。正在公主四处张望时,一个乞丐拨开人群前来求婚,公主依然接见了,当她把小拇指伸了出来时,这个乞丐也伸出了小拇指和她拉拉勾,那感觉让公主一下子认出来了,这个乞丐原来就是自己的王子。第二天公主醒来,王子不见了,房间里却听到了王子的声音,王子告诉公主自己已经死去,他的灵魂只能在世上停留七七四十九天,而昨天就是他来到世间找她的最后一天。他和公主过来拉勾是来实现自己的诺言“我一定会回来的”。只好把自己的灵魂附在一个乞丐身上,来实现自己当年的承诺。多少年来,这个故事在世间流传,此后,海誓山盟的双方常常会用小拇指拉拉勾来表达情意。
【案例分析】
文化差异所至
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站在酒店的大堂聊天,人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人在大堂里慢慢地走来走去,日本人渐渐情不自禁地不断靠近美国人,而美国人则无奈地不断退后。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两人都在不断地试图对两人的距离做出调整,保持一个彼此在文化上都可以接受的距离,但却很难统一协调起来。
这是一幅典型的文化差异图景。一般来说,亚洲人的亲密距离要比欧美人的亲密距离小一些。日本人的亲密距离只有25cm左右,他不断地向前调整他的空间距离,但他这样做就侵入了美国人的亲密地盘,使得美国人不得不后退,调整为自己认为合适的距离。这种录像记录如快速播放时,给人一种印象,仿佛两人在会议室里跳舞,领头的是日本人。因此,当谈判业务时,亚洲人同欧美人都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欧美人或美洲人说亚洲人过于亲昵,而亚洲人则说欧美人或美洲人冷漠无情。
【课后阅读】
“以右为上”礼节的来由
“以右为尊,以右为上”的礼数由来已久,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是达成共识的。那么你知道以右为上的礼节是从哪里来的吗?
据说在冷兵器时代,人们争斗时所用的武器是剑和刀,而一般的人是将剑和刀持于身体的左侧,以左手执刀剑的居多。当双方放弃争斗,愿意和平协商时,主动一方将对方让于自己的右位就座,实际上是将最有利于进攻的位置让给了对方,而将最不利于进攻又不利于防守的位置留给了自己,这无疑是最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和平的诚意,最充分地展示了主人的豁达,这恰恰释解了礼仪和礼节的真谛,即礼仪、礼节无非是将方便让给别人、将不利留给自己的一种仪式。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例如,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要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价高者居右。在排列涉外要会的桌位、席次时,同样必须应用“以右为尊”原则。在宴会厅内摆放圆桌时,通常应以“面对正门”的方法进行具体定位。如果只设两桌,以右桌为主桌(这里所说的右桌指的是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居于右侧的那一桌)。如果需要设置多桌,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位于主桌右侧的桌次,应该被看成高于位于主桌左侧的桌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