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业起源:认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旅游业起源:认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居易的“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等,充分反映了中国旅游的悠久历史。因此,旅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确凿证据表明,早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了远程的旅游活动。之后,在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遗址中,舟楫的出土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缺少欧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为游客服务的健全机构,游客往往被食宿起居等琐碎问题所困扰。

旅游业起源:认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旅游”一词在我国的最早使用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了用以表达旅游含义的词汇,如《周易·观卦》中“观国之光”四字,就是现代“观光”一词的由来,并说:“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观民设教。”意思是:和风吹行地上,万物广受感化,这就是观卦所反映的现象。古先王们效法它的精神,审视各方,体察民情,设立教化的规范。宋代的朱熹在注释《周易》时写道:“旅者,客居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居它方,谓之旅。”这就更深刻地阐述了《周易·观卦》中“观”和“旅”的含义。到南北朝时,著名的梁朝诗人沈约在题为《悲哉行》的诗中写道:“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是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旅游”一词。到了唐代,随着社会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旅游”一词开始被大量使用。白居易的“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等,充分反映了中国旅游的悠久历史。因此,旅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早期的旅游活动

据说当启建立夏朝时,就曾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均台举行了朝会。四方诸侯云集一地,宴饮朝贺。可以想象,如此大规模的聚会,假如没有食、宿、行、娱的接待能力做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这证明当时接待旅行旅游的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诗经·大雅·公刘》也记载了夏末周人领袖公刘,率领族人从邰地前往豳地的迁徙状况,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旅行活动。

有确凿证据表明,早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了远程的旅游活动。据考证,我国是“舟”的故乡,也是桨的故乡。在1万多年以前出现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独木舟出现时,桨也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型。考古工作者曾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两支木桨。木桨用整块木料加工制成,桨的柄、叶自然相连,形状细长扁平。遗址中出土的全长不足百厘米、吃水不深的木桨,大概就是在这种独木舟中使用的。之后,在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遗址中,舟楫的出土屡见不鲜。这一切说明,居住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沿海的人们,应是最早从事航海的民族。他们最早可能利用简单的渡筏或独木舟作为航海工具,凭借长期与江河湖泊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顺着因季风改变而改变的天然海流,逐波上下往返。

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浙江舟山群岛的舟山本岛、大衢岛以及定海、岱山、嵊泗等几个县的较大岛屿上相继发现了一些原始社会的居民点,并据此得出结论:早在6000~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经能制作独木舟,并以木桨作推进工具,除在内陆的河湖水面上活动外,还可进行海上活动的尝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考古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浅海曾多次发现一种古代石质船锚,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有关学者的关注。美国考古学者认为,北美太平洋海岸上从未发现过这类人工石制品,而且此地不存在制作这类石锚的岩质,因而它不会是当地土著居民的产物。由于在南中国海岸普遍存在这种质地的岩石,所以,它们可能是中国航船的遗物(《扬帆美洲三千年》,载自《人民日报》1981年12月5日。)

(三)旅游必有路

我国早在商周时就已修筑和护养道路的记载,西周时,在国都镐京与洛邑之间修筑了一条大道,号称“周道”。古籍上言:“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意思是大道平坦,笔直。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在我国古代交通发展史上,修建周道的重大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逸周书·大匡解》中载有一篇周文王发布的名为“告四方游旅”的诏书,中间写道:“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止如归。”大意是:告诉四方的游人商旅们,现在的交通已很通达便利,渡口有船,途中有店,所到之处就如同回到家中一样。可见当时的旅行旅游活动已相当普遍。

可以看出,旅游是人类活动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点中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英国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家旅行社。以此为标志,世界进入了近代旅游的阶段。随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出现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洲际乃至环球旅游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使旅游成为人民大众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社会活动,旅游业也逐渐成为经济领域内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www.xing528.com)

为此,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年特地对旅游下了定义:旅游“包括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历史人物】

陈光甫(见图5-2)——中国旅行社创始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光甫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7年创办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先生之所以想到开办中国旅行社,和他自己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工作这么多年,他东西南北,萍迹所至,远远超过万里。但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深感在国内旅游反而不及到国外旅游那么方便与舒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缺少欧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为游客服务的健全机构,游客往往被食宿起居等琐碎问题所困扰。他认为,一旦有了自己的旅行社,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20世纪初,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的旅游国家曾兴起过一段环球旅游热。上海是旅游团必到之处,但上海负责接待的导游往往仅将外国游客带往城隍庙。而陈光甫先生认为,城隍庙“根本谈不到风景名胜,更无所谓文化”。所以,他当时就考虑要训练一些优秀的导游人才,引导外国游客来瞻仰中国真正的名胜古迹,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天深夜,陈光甫先生乘火车抵达徐州,看到许多等车的乘客因无栖身之处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立即想,应该设立一个服务机构,为长途旅程中倍感辛劳的过客提供一个暂时休憩小坐之所。陈光甫在《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一书中写道:“这也可以说是我设计中国旅行社最早的一幅蓝图。”可见,陈光甫先生创办中国旅行社的目的,主要出自他的爱国热忱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创立之初先是附设于上海银行国外部,后又迁往四川路自立门户。为推广业务,旅行部成立一个月后即在杭州设立分部,1927年,上海银行董事会决定投资5万元,使旅行社与银行分立,并正式改名为“中国旅行社”。1928年初即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第1号旅行业执照。

978-7-111-50589-1-Chapter05-2.jpg

图5-2 陈光甫创办的中国旅行社

中国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很快,最迅猛的阶段是1931—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旅行社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它的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交通线的开辟同步。如陇海铁路筑至西安后,便相继设立陕州、潼关、西安等分社;连云港开港,立即设立墟沟、新浦两分社;浙赣铁路开通,又设立金华、南昌分社;粤汉铁路通车,再设立广州、衡阳分社。同时,中国旅行社还在著名旅游点、人口稠密处、交通要冲增设隶属于当地分社的支社和办事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旅行社辛苦经营十余年的成就损失殆尽。抗战结束后,社会动荡,旅游事业无法加大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陈光甫先生避居香港,中国旅行社的重心也随之迁往该地,专门办理从香港到国内的客运业务,并经营台湾、南洋一带和日本的旅行业务等。但终因为偏于一隅,整体社务每况愈下。1953年,中国旅行社宣布正式撤销。这一年,恰恰是它诞生30周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