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了解家庭接待礼仪:任务二

深入了解家庭接待礼仪:任务二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接待,一般叫作待客。家庭接待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客人的相关情况及来访目的。天气骤冷时应送围巾、衣物等以解除途中风寒。总之,现代家庭的待客之道,就形式而言,可以因家而异、因人而异,其基本原则不外乎“热情、礼貌、文明”六个字。从现代家庭来说,这个“雅”字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既体现了家庭的风格、修养、文明程度,又表明了对待客人的应有态度。

深入了解家庭接待礼仪:任务二

家庭接待,一般叫作待客。待客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常要面对的情形。善待来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待客之道,不是请客人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如何待客,大有讲究。

(一)接待准备

接待准备是接待工作关键的一步。家庭接待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客人的相关情况及来访目的。

(2)整理好会客环境,包括院落、会客厅等。

(3)准备好烟、茶、糖果、糕点等物品。若要设宴,则饮料、酒、菜必不可少。

(4)注意仪表得体,绝不能穿着睡衣短裤或打着赤膊接待客人。

(5)可备些杂志、画册等娱乐用品。

(二)接待要求(www.xing528.com)

(1)听到敲门声时,要尽快应声并为客人打开房门,态度要热情真诚。寒暄过后,若客人手提礼物,应主动接过(礼物收下后,一般不可当着客人的面迫不及待地打开,更不能对礼物随便议论)。若客人初次来访,应简单介绍一下家庭成员,待双方互致问候后,再请客人入座。万一客人来访时自己正有急事外出,应先向客人说明情况,再尽快了解客人到访意图或约定再见的时间、地点,并在关照家人好好招待后,自己才能离去。

(2)请客人入座后,主人应作陪。依正规礼节,朝向门一面为上,背向门一面为下。主人应坐在离进出门较近的地方。如客人来访时正好是吃饭时间,应邀请客人一起用餐;若客人确已吃过,要安排好让客人等待的时间,比如,找一些书报给客人看或者先让客人听听音乐等。还要注意不宜让客人等太长时间,应尽快吃饭,以免客人有冷落之感。客人坐下后,应委派家人或下属送茶。茶水要浓度适中,不要倒满杯,一般六七成满较适宜。端茶时,应用双手,一手握杯柄,一手托底,送到客人面前,为了表示热勤,可以为客人削去果皮,剥去糖纸,但要注意卫生。如果是夏日炎炎,应备有冷饮为佳。主人还应当关照家人给予配合,如家人待客不恭敬,这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会影响彼此间的友谊;要教导年幼的孩子见到客人有礼貌,不要去纠缠客人,家里的成年人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吵闹,给客人脸色。用点心瓜果时应陪客人同吃。客人不吸烟不要勉强,自己也最好不吸。

(3)交谈前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寒暄往往被作为开场白来使用,它是谈话深入之前的序幕。先寒暄几句,然后再逐步转入正题,会使双方的谈话显得自然、亲切。如果在传统节日里相互拜访,更要先致以节日的问候。平时交友待客,也要先关心一下对方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若一见面就问“你来干什么”“有事赶快讲”,就会显得太不近人情。

(4)与客人交谈时,其他家庭成员最好不要在旁边聆听,更不要随便插嘴。如有必要,可以让自己的配偶参加交谈(孩子最好不要在场),其他成员可各干各的事,但要保持安静。与客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到了吃饭时间,则应请客人留下一起吃饭。

(5)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要热情主动地留其住宿。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客人单独住一间房,客人安置妥当后就不要再去打扰。

(6)当客人准备告辞时,一般都应真诚挽留:或希望他多坐一会儿,或恳请下次再来。若客人执意要走,应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就立即站起来。在客人起身后,家中的其他成员即使与客人不十分熟悉,也应起身道别,不能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可以在此时回赠礼品)。

送客时一般都要送出房门(切忌客人刚跨出房门就马上关门,如果是送进电梯,则要等电梯门关上后再走)。如果自己因身体欠佳实在不能起身相送,应诚恳地向客人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并吩咐家人代为陪送出门。对长辈和年老体弱者,要扶下楼梯或送出院门,待走到平坦之处再与之告别。对于贵客和生客,应一边谈笑一边往前送,直到对方再三劝阻。送客时如果遇上下雨,应为客人提供必要的雨具。天气骤冷时应送围巾、衣物等以解除途中风寒。告别时可礼貌地邀请客人再来并目送对方远去。如果客人回首招呼,主人应举手示意。

总之,现代家庭的待客之道,就形式而言,可以因家而异、因人而异,其基本原则不外乎“热情、礼貌、文明”六个字。对客人应以礼相待,这是家庭文明的体现,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正所谓,“主雅客来勤”。客人上门拜访,主人有礼有节、真诚热情、以心交心,客人自然心情愉悦,愿意再来。从现代家庭来说,这个“雅”字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既体现了家庭的风格、修养、文明程度,又表明了对待客人的应有态度。愿大家都能有待客的修养,使家庭文明成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