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影响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提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素质教育与新课改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另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内因是关键,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是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影响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提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客观条件上来看,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教育资源的制约,如个别地区师资匮乏,只能采取以讲为主的大班教学。在这种教学条件下,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难以开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的形式,以致很多家长误认为学前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而进入学校之后,家庭教育便不再重要了,学校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由此,家长便不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有望子成龙的心,也希望参与孩子的教育,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能力所限,文化水平无法达到教育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还有一种情况,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关注的是成绩,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忽略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殊不知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是多么重要。

(二)教师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塑造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使者;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主体。毋庸置疑,教师的教育观念与专业能力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师徒式”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1.个人魅力

为人师表既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在教师的外在形象方面。一个举止优雅、博学多识、衣着得体,具有亲和力且讲课幽默风趣的教师,自然受到学生的爱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上课的兴趣也会更为浓厚。与此同时,师生间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合作对话的教学方式。由此,可以认为具有良好个人魅力的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的风格是影响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如果教师固执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更多地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这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毫无益处;相反,如果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变知识的机械式传授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懂得“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那么,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从事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设计与组织是最为核心的能力。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及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也应该具备综合把握各种因素,合理高效组织教学的能力。素质教育与新课改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兴趣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www.xing528.com)

教学能力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基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围绕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才能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衡量其教学能力的关键,一是看其能否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教学设计的前提;二是看其能否准确地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三是看其是否具备有效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四是看其是否具备教学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能力水平,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并能够合理组织教学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如概念图教学、论证式教学等,能够及时客观地对教学结果进行反思,才能保证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三)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可以说,没有学生这个承载体,教学活动就无法成立,因此学生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另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内因是关键,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因此,学生是影响科学思维的重要因素。

1.学生态度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种情况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畏惧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不敢质疑,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被削弱;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毫无威信,学生不仅不惧怕教师,反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屑一顾,长此以往,教师的影响力也被弱化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互动交流的关系,只有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基于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对科学思维的认可与否,以及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了自身科学思维的水平。与此同时,如果学生在平时善于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那他在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反之,若学生只擅长记忆类的事物,在对其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逻辑性较强的问题,给予其更多的思维刺激。

2.学生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科学思维能力的载体。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其中,既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是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储备越丰富、全面,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会越灵活;反之,就会被问题所困,没有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

思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对于人类来说,思维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我们通常形容一个人聪明,都会说他“思维敏捷”,由此可以认为,思维与智力息息相关。人的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所以,对科学思维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不仅如此,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或不同性别的学生,要综合其思维的特点及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