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强化实验教学,是优化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基本手段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已具备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二)强化实验教学,是教育与时俱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对于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要求,是较为明显的两个方面。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

初中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研究科学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支撑。实验也是物理探究性教学开展的有效形式。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手段,也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现代物理教学所要发展的学生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过程,包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程序的执行与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三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观察、操作与思维三种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观察体现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而操作主要体现在完成和实践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思维体现在设计、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之中。由此,可归纳出物理实验能力涉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是三种能力的综合。

而在这三种能力之中,操作能力是关键,处于核心地位。没有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便无法观察,更无法体现出思维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开始,也是物理学科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当前的物理教学,存在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对于实验教学不够重视,由此造成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地方的教师在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上,采取以讲代做的方式。这严重违背了实验的操作性原则,造成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严重不符。要改变这种现状,使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强化对实验教学价值的认知,从观念上做出转变,促使实验教学得以重视。

(一)强化实验教学,是优化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基本手段

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他们已具备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虽然这一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然起着支持作用;与此同时,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认识能力上还有待提升,表现在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面,尤其以表现性的认识为主。初中生的思维尚处于过渡发展的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就这需要在学习中辅以一定的形象思维,以帮助其思维模式的成功转型,顺利过渡到完全成熟的抽象思维。

从学生的成长环境来看,他们无不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衣食住行等很多事情都被父母包办,这种出于爱护心理的过度溺爱,使孩子们失去了从生活社会实践中获取感性思维的机会,而只能通过学校的学习活动来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对眼、耳、口、手、脑综合锻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验观察与体验中,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与此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参与实验的体验过程,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人的记忆规律来看,记忆是获得知识的基础,而记忆的获得与材料紧密相关,研究表明:仅仅依靠听,获得的记忆为15%;而在听的基础上,辅之以看,记忆内容可提升至25%;而如果听、看、做的行为同时进行的话,记忆内容可达65%。由此,足以证明体验的重要性。而实验就是最主要的体验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内容尤为必要。

此外,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实验操作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这一点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将枯燥的物理概念与理论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形式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实现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进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强化实验教学,是教育与时俱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对于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要求,是较为明显的两个方面。而对于实验教学的强化,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为创造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成为体现创造性的载体。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的主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物理知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思维与品质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只有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有机会培养出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学生。这是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到对实验教学的强化。(www.xing528.com)

1.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演示实验的作用在于通过直观演示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生动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

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悟性一般都不会太差。悟性能力源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而物理成绩稍差的学生,其智力水平并不见得比成绩优异的学生水平低,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与他们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有关。没有直接的体现,头脑中便不会形成感性经验,而这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光做好教材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重复挖掘和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演示的突破口。与此同时,演示也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物理是“教师演,学生看”,还是“教师导,学生演”,抑或是边学边演等,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尝试。

2.认真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提高分组实验效果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调动学生眼、手和脑的协调并用。现代教学的意义,不在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在于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思想或行为上的变化,体现在认识、理解、技能、态度等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便能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体验。

通过分组实验教学,学生基本能够达到对知识较好掌握的教学要求。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发现并总结实验技巧。在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仪器设备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实验操作中的重难点,教师要提前做好铺垫,进行必要的引导;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突发问题,也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帮助。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强化对学生实验精神、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致力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从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到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数据搜集的精确性,到实验完成后对仪器设备的整理归位,再到最后的分析反馈,总结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等等,都应该成为学生自觉性的行为。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一系列小实验,不能忽视这些小实验的作用。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对于这类小实验视而不见,或将它们视为课外知识,认为其与考试无关,故而不需要花费时间的现象。殊不知,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之所以设计这些小实验,其出发点是巩固与之相应的课程内容,便于更为形象、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这些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实验,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此外,通过实验的操作,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敏捷、充满求知欲,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都表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体现在物理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演示的实验,他们有着更渴望自己动手,以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与操作的欲望;还有的学生想体验实验的过程,但畏惧失败,害怕因实验失败而受到他人讥笑。针对这些想实验或想独自实验的学生,实验室是不错的环境,既提供了实验的条件,给予学生施展能力的机会,又能够让害怕失败的学生得到锻炼。因而,学校实验室应该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培养提供锻炼的平台,让那些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有用武之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科技兴趣小组,鼓励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自由参加,不仅能够强化实验操作程序,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及操作能力,极大地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