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学科教学,将教学与核心素养割裂开来,要实现二者的协同并举,势必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作为教师,要确立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进而基于核心素养,明确与之相应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换教育观念,强化育人意识
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而融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的本质从教授知识转变为育人。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物理教师来说,转换教育观念,首先需要认识到教师的身份,以教师的身份来确定教学的任务是育人,而非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真正落实教育育人的任务。
(二)拓宽研究领域,进行学科统整
综观各类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国内外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所不同。其他方面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学科统整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功不可没。核心素养不应该只是存在于某一学科之中,不能为学科机械地割裂。因而,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专注于各自学科的方向,而需要各学科间的统筹统整,合作进行。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不断扩宽本学科研究领域。例如,加强物理与文学、心理、数学等学科的联系,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桥梁。作为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本学科,而是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人文、审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熏陶,不仅从纵向上做好学科知识的梳理与核心素养的融合,还应该从横向上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动态性,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和谐的学科环境。(www.xing528.com)
(三)梳理学科框架,寻找素养切入点
素养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不仅反映在整个学校教育之中,也反映在教学活动的任一环节及课程之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而,它也应该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应该强化课堂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集中精力钻研核心素养框架,系统整理学科知识,为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搭建桥梁。首先,需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需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核心素养意识,转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内容中寻找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力求目标表述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需要指出的是,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等于弱化学科知识的传授,相反,学科知识的地位也不能动摇。因而,观念和思想的形成、素养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科知识积淀为基础。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必须注重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素养的培养与影响教学的诸多要素结合起来,如课标、教材、学情、学生心理等,使其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立足于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价值及其本质,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如列举实例、课堂小游戏、课堂报告等,为学生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丰富评价标准,建立多样化人才观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评价既是对教学活动的总结,也能够推进教学活动的改进。评价标准能够反映课程实施的情况,也是课程实施的目标。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实行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