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以更为真实的方式展示自我的本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人的道德自律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探索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打造多渠道、多样化、人性化的教育引导方式和方法。
英国中学生著名的德育教材《生命线》中就直接规定了三段式教学方法:设置情境——验证规则——讨论行动。设置情境即设置特定的道德冲突;验证规则是要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和讨论,明确一定的道德规则;最后通过讨论行动即引导学生按照之前验证的规则进行道德实践,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道德选择能力。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畅销书《美德书》即是威廉·贝内特根据美国的主流价值观话语所建立的一种“道德叙事”。在《美德书》中,威廉·贝内特并不直接传播道德话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道德体验之中,在具体的道德情境当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在道德叙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挥出来,在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话语权得以合理分配。由此,新品格教育在学校通过道德叙事、榜样示范、家庭和社区参与等一整套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传导主流价值观话语。甚至“波士顿大学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提出了实施品格教育的100种方法。在这些策略与方法中,有故事法、灌输法、示范法、纪律与奖惩,阅读经典、协作式学习、讨论法等”[18]。这些多样化话语载体的综合运用,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有效传导了品格教育中包含的主流价值观。
[1]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袁芳,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0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页。
[7]“话语不作为”即言说者不需要考虑“谁在说”“对谁说”“说什么”,也不需要理会“在什么场合说”“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只要自己的话语经验中存放着话语克隆体,都可以完成无实质意义的话语行为。参见谭学纯:《透视 “话语不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1日,第008版。
[8]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页。(www.xing528.com)
[9]学术界一般认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最初由英国的约翰·杜威提出,他主要从哲学理性分析的角度阐述了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随后皮亚杰采取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了道德认知理论,柯尔伯格提出了一个更为系统的 “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10]“三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参见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页。
[11]李辽宁:《当代中国 “去政治化”话语评析》,载《红旗文稿》2014年第4期。
[12]有学者研究提出,“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政治相结合。正是由于这种结合,它们才能够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当然,如果处理不好,一旦出现‘泛政治化’的倾向,也会影响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人文社会科学既要坚守学科自身的主体性,又要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给予足够的观照,在二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张力”。参见李辽宁:《当代中国 “去政治化”话语评析》,载《红旗文稿》2014年第4期,第31页。
[13]杨国英、杨绍梅:《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载《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2期。
[15]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16]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载《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17][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刘冰等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18]范树成:《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载《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