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大学理念是一个从模糊到相对清晰、从萌芽到现代嬗变的动态过程。一方面,他看到了现代大学发展的逻辑进路;另一方面,他提出的“大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教育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胡适的大学理念并不是孤立自生的,他与民国同期的教育家组成了一个“学人群体”,共同对我国现代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包括胡适在内的一批以著名大学校长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改革者构成了近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章清曾说,胡适派学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便是在中国构建学术社会,“简言之,是要在转型的社会重建知识的庄严,让‘学术’构成未来社会的重心,同时重新确立读书人的位置。”[25]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胡适也确实做了多方努力。严格意义上讲,胡适既是大学管理者又是大学观察者,很难将他的大学理念做一个简单的划分。诚然,他对“大学”阐述的文字并不高深,却是有几分灼见的。通观胡适教育经历和实践的曲折一生,一条由大学理想与现实环境不断冲撞而形成的悖论贯穿其中。
胡适有构建现代大学的理想,正如罗志田所言:“国耻既因‘学不能竞’,同时也表现于学子‘无学’,他终于基本接受辛亥革命前读书人的观念,认为民族竞争最终是落实在‘学战’之上,故在这方面下功夫最深。”[26]因服膺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美好夙愿,他对于如何摆脱封建时代的藩篱,而走上现代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始终环抱理想,对未来的设想带有一定的理想成分。但回归现实层面,胡适两次离任校长,因时势局危导致事业的失败。无论是《争取学术的十年计划》还是《国家发展科学培植人才的五年计划纲领草案》都欠缺现实操作性,加之社会运动不断,可谓受到多重打击。最后离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胡适颇有“所考虑者远而当下无策”的心态。胡适理想与现实的窘境为他大学理念的影响留下了很大的空白。
[1]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虞花荣,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付英娜,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2]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高师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纽曼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系统阐释大学理念的第一人。他就大学理念的基本问题在多处场合做了诸多演讲,并将其整理出版了《大学的理念》一书,可以说从理念的高度对大学的概念、宗旨、功用、应然状态等进行了审视。纽曼的大学理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大学是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宗旨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公民。
[3]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4]“这种非常的改造”是指格力德认为胡适由“忧虑不安的中学生”转变为“中国新知识分子精英中一位26岁的杰出成员”,成为北大教授和年轻知识分子革命中的一位领袖,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名望。
[5]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6][美]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陈学飞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8]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9]胡明:《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10]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11]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1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4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5页。
[13]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www.xing528.com)
[14]陈洪捷:《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载《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6期。
[15]于述胜:《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6]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17]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23页。
[18]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19]胡适:《胡适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25页。
[20]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21]黄书光:《胡适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22]张晓唯:《蔡元培与胡适(1917—1937)——中国文化人与自由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
[23]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2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徐辉译,江苏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25]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26]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