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提出在贯彻以人为本时,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明确回答了在发展问题上要努力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理论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民群众的素质与能力可以承担起发挥“主体作用”的历史使命。这也就提出了中国人从个体进而整体的素质的自我完善与提高问题,意即人的现代化问题。
促进中国人的素质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问题,是近代以来国人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近代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的戊戌维新运动,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等,最后都失败了。时人在对以前的救国方案进行反思后认为,中国大多数人的素质的低下,国民性的落后,是导致各种救国方案失败的关键原因。严复因此提出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现国民的自强自立;梁启超则倡导“新民说”,提出要造就一代新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具体是“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言从隶属他人之理”[5]。当时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热切盼望全体中国人能摆脱奴隶状态,获得自由自主之人格。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可以说为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自我的完善与提高,奠定了重要基础。(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各项制度也日趋完善。但随之也逐渐暴露出国人的素质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而这一点逐渐成为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毕竟完成现代化事业还要靠人来完成。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6]历史学家陈旭麓曾指出:“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国民,近代文明总是与近代国民的理性觉醒相伴而行,用滞留于中世纪的国民来推进近代文明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不可想象的。”[7]在当代中国,我们也需要一代能和比较发达的现代文明相适应,并能承担历史使命的具有高素质的国民。现代化事业的真正主体只能是人,一代高素质的国民不仅是实现现代化事业的关键因素,也是现代化事业的根本目的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