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理论:三大主题分析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理论:三大主题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批判主题是清晰可见的,它既表现在对资本增殖的批判中,又体现在对合理空间秩序的主张中。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蕴含的三重批判主题:一是资本批判,主要批判社会空间的资本化。社会空间已经被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紧密控制。马克思更关注社会空间政治的微观权力系统。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政治研究有利于揭示生活政治的多元性。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理论:三大主题分析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不仅是关于空间的社会科学,而且是关于空间的社会批判。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批判主题是清晰可见的,它既表现在对资本增殖的批判中,又体现在对合理空间秩序的主张中。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蕴含的三重批判主题:一是资本批判,主要批判社会空间的资本化。社会空间被资本关系渗透,变为资本增殖的载体,日益呈现出资本化趋势。二是政治批判,主要批判社会空间的政治化。社会空间已经被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紧密控制。空间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产品,资本内在的要求控制空间生产过程,以便获得更多利润。三是生态批判,主要批判社会空间的非生态化。资本主义导致社会空间的非生态化,引起人在自然空间的生存困境。

1.鲜明的资本批判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很注重社会实践,并一直秉持着积极面向现实的态度。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提出了阶级革命批判策略、剩余价值批判,异化劳动批判、资本经济危机批判,这些批判理论都得到了空间维度上的延伸。而在空间辩证法、空间政治、空间革命等方面的阐释,则体现着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的理论革新。马克思将用于资本批判的异化范畴,延伸到空间批判之中。他在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基础上,对工业社会的空间异化作了揭露。马克思指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5]。空间生产把异化散播到了社会空间的各个角落,造成了日常生活的分离、断裂和破碎,又形塑着社会关系。社会空间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结合,是主客体不断互动的场域。社会空间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互动机制。社会空间不仅具有问题性和事实性,而且彰显属人性和资本性。因此,需要对空间生产进行资本批判,以防止空间生产引起的偏差。马克思在工业社会的新语境中,对社会空间资本化过程做了批判,使历史唯物主义有了完善的空间批判论述。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分析和预测在全球城市化趋势中已充分体现:所有空间在资本同质化的作用下都异化成一种商品,被强制归入生产领域。全球空间生产的模式走向一致,让政治经济危机在全球空间范围内不断转移。社会空间表面繁荣、温暖,实则矛盾丛生。都市生活改变着人的身体,成为温顺、规训、可操控的身体。社会矛盾汇集于身体,让身体时刻处于崩溃之中。社会空间压抑了人性,将人变成麻木冷漠的人。因此,社会空间凭借消费主义引导全部感觉和身体而操控公众。公众在社会空间里生产着,也导致了很多矛盾。社会空间不仅束缚了人的身体,而且模糊了人的视线,从而让人们沉迷在空间生产建构的乌托邦幻想中。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里,空间是变动性的,不停地变动方向、速率、形态。在不停的移动中,社会空间变得错综复杂,不仅消解了传统空间及其文化意识,而且消解了传统的空间乌托邦及空间意识。当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对空间逻辑和资本增殖逻辑有所混同。但是,社会空间理论的时代局限性并不能掩盖其对城市社会学的巨大价值。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对社会空间生产问题的关注、对空间革命的倡导、对社会学界都有积极影响。

2.清晰的政治批判(www.xing528.com)

不断发展的科技推动人类进入城市时代,引发一系列空间政治问题。全球化让空间政治日益僵化,让空间政治引导人们处于幻想之中。马克思认为,政治一直都呈现在社会空间形态中。资本不断变革着全球空间生产格局,形成了世界历史,引起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空间对立。资本处于增殖的需要,通过殖民打破空间壁垒,形成全球统一市场体系。资本为增殖而进行的空间扩张,实际上是一种空间摧毁,它必然要摧毁先前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系统,不断制造出适合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社会空间结构和空间系统。因此,资本主义的全球空间生产,就是资本为了实现增殖,扫清国家界限、民族隔阂,制造一体化的空间形态、物质结构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同构过程。政治的积极价值就是为空间变革提供支持,而落后的政治体制也会阻碍社会空间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带有政治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斗争性,空间生产构成了空间政治的组成要素。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始终带着政治色彩,导致了空间的等级性,形成了中心—边缘的等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始终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也强化着政治对空间的渗透,引起空间生产的泛政治化。

马克思更关注社会空间政治的微观权力系统。社会空间是空间等级秩序的框架,支撑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过程,让民族特色消逝在媚俗中,让空间差异消失在同质化的空间生产过程中。“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6]私人空间逐渐被集体空间占据。技术占据了文化意义的空间,让人们进入消费空间的疯狂中,让人们堕落得不再思考。空间被异化为消极的意识空间。社会空间政治充满支配和反抗的关系,也充满拯救的愿望。由此,马克思更关注日常生活空间的政治关系,并拓展了日常生活政治研究视域。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政治研究有利于揭示生活政治的多元性。空间政治学就是要通过阶级斗争,变革资本主义的空间政治关系,消解资本主义空间,建立社会主义空间。社会空间理论的宗旨就是要建构一种新型空间政治策略。马克思既正确地看到了消除空间障碍对资本增殖的作用,又觉察到了城市工人罢工运动对社会空间结构变革的意义。3.明确的生态批判

马克思指出,人处于自然空间中,具有显著的自然性。“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禀赋和能力、作为情欲在他身上存在的;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情欲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在他之外存在着的。”[7]这里,马克思将人看作自然存在物,但人的自然存在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人的自然存在源于人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本能,是人的生物属性的重要构成要素。自然是人身体的延伸,体现着人的身体机能。也就是说,人是自然存在,并凭借自然变成有理性的生物。人的生产和生活的资料都取自自然空间,人的社会空间也是自然空间改造而来,人的社会关系参照着自然法则,人的生产工具也来自自然材料。自然空间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是人进行空间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材料,人的社会实践一刻也离开自然空间。总之,人是自然空间性的存在,一刻也脱离不了自然空间及自然资源。

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对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了解逐步深入,由片面走向全面。“按照一种较高的社会经济形态而论,特殊的个体拥有地球上私有财产就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人占有一样荒谬。”[8]人不能机械控制自然,而要对自然进行关怀,将人看作自然一部分。人只是寄居在自然,而不能主导自然。空间生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也很容易走向失控,必须接受生态理念制约。人在改造自然空间结构时,也让自然空间布满社会关系。马克思并不是仅仅考察了空间生产的社会意义、空间生产过程和机制,而且指明了社会空间变革的路径。社会空间理论的宗旨是为了促进人们探寻更好的生活道路。马克思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空间的和谐相处,达成人的持续发展。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9]。共产主义社会就要实现社会空间的生态化。社会空间的生态化就是要求用人道主义使用社会空间,实现人与社会空间的和谐,消解人与社会空间的利益冲突,解决生态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