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和爱尔兰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英格兰内战,这主要发生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过后,议会军处于下风。议会党需要扭转局面而向苏格兰盟约派求援,当时议会党加入了盟约,与盟约派形成同盟关系。相对应的,王党则将目光移向爱尔兰,他们首先试图与爱尔兰叛军停战从而得以抽调在爱尔兰的驻军,尽管有史料表明爱尔兰人直接参与了内战,但其参与程度也应该是非常有限的。[27]有证据表明查理一世后来试图与爱尔兰叛军结成某种确实的同盟关系,他瞒着宫廷、内阁和奥蒙德借助赫伯特勋爵与爱尔兰进行了两年的谈判,并与驻爱尔兰的教皇特使林努齐尼及教皇有许多信函往来。[28]无论这一颇具戏剧性的外交是捏造还是属实,它没能在内战中给查理一世带来切实的帮助,而且反而成了议会拒绝和谈的借口。
苏格兰盟约派干涉英格兰内战首先是由于他们类似于加尔文宗的扩张性,盟约派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派别,建立某种宗教主导的与英格兰的联合是叛乱以来苏格兰人的重要目标[29]。从苏格兰叛乱时期,盟约派就试图向英格兰传播他们的宗旨和教义,这些宣传加剧了英格兰国内的宗教情绪,而且成功促成了一部分议会党向长老会派的转化,同时尽管并不顺利[30],在内战期间盟约派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的尝试。此外内战第一阶段王党的优势为盟约派的进一步干涉提供了机会,也使得结盟对两个派系来说显得非常必要:假如王党取得最后的胜利,盟约派和议会党的事业都将面临失败。1643年8月议会派遣使者到爱丁堡签订了《神圣同盟与誓约》(the Solemn League and Covenant),其主要内容是英格兰议会加入苏格兰盟约,苏格兰出兵英格兰,英方每月提供3万镑军费,双方建立统一的教会,并建立“两王国委员会”以便协调行动。[31]盟约是一个具有宗教和军事同盟性质的协定,它对英格兰造成了宗教和军事两方面的影响,其宗教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英格兰长老会派的发展,其他派别则遭到不同程度的清洗[32];其军事方面则导致苏格兰向英格兰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即使没有使议会军走向胜利,至少帮助议会军扭转了完全的不利局面,让内战回到了持平的状态。在苏格兰军队的支援下,议会军发动了马斯顿荒原战役并取得胜利,之后联军开始在北方占据优势。
查理一世寻求与爱尔兰叛军的停战并不完全出于求援的考虑。在议会与苏格兰盟约派结盟后,苏格兰撤出了其驻扎在爱尔兰的军队(之前在议会的协调下苏格兰曾派出一万军队保护英格兰在爱尔兰的殖民地),这使得爱尔兰的局势再度恶化。查理一世既无力为爱尔兰驻军提供给养,相反其供给还经常遭到议会的拦截[33](爱尔兰驻军忠于王党),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爱尔兰完全失守成为时间问题,停战也逐渐成为最好的选择。尽管遭到激烈的批评,查理一世与爱尔兰叛军签订了一年的停战协定,并得以从爱尔兰抽调回一部分驻军。返回英格兰的爱尔兰驻军与盟约派为议会提供的军事援助并不相同:首先,他们并不完全是一支援军,爱尔兰驻军在相当程度上是一支由于难以维持而撤退回国内的派遣军;其次,这支部队并不统一,除夹带了一部分叛军外,它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了议会宣传的影响而降低了士气;此外,它的人数和补给也远差于盟约派的援军。这些因素都导致这支部队在内战中并没能发挥长久的作用,他们在威尔士北部登陆,一度使当地的王党占据上风,但随后就被费尔法克斯击溃而退出了内战的进程。爱尔兰驻军的另一部分则前往苏格兰援助蒙特罗斯领导的苏格兰保王党。蒙特罗斯的行动同样没能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尽管他本人勇猛善战,增援的爱尔兰驻军也对其军事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于悬殊的力量对比(各种迹象表明即使得到爱尔兰援军的支持,蒙特罗斯的部队不过三千人左右)使得苏格兰保王党一直处于一种游击的状态。他们确实达到了某些战略目的,为了镇压保王党,抵御本土的威胁,盟约派不得不从英格兰抽调回一部分军队,其主力也错过了某些战役,但这已经无法对内战的局势造成重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总之在内战中,议会党获得了盟约派强有力的支援,而且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这在相当程度上帮助议会党维持住了局面。王党尽管从爱尔兰驻军和苏格兰保王党两方面获得了支援,但他们的援助要虚弱的多,而且缺乏明确的思路,他们更多是缓解了王党的困难,而非解决。前往英格兰的爱尔兰驻军被一战击溃,蒙特罗斯在苏格兰的行动则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这支力量难以受到查理一世的指挥和援助。结果就是尽管国王军在战争初期占据了上风,以及议会军在长老会派和独立派内斗期间受到了相当长时间的影响,但王党没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性战果,在新模范军组建完成后[34],议会党开始走向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