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的追求,必然会导致世界各级层次事物的相对距离会拉开,也就是差异性明显化(人类社会的文明过程,就是差异性逐渐显著的过程)。不过,世界在逐渐走向差异性更明显之后,会走向极端,即走向对其差异性的统一。所以,未来的世界,应当是个大同的世界(极端差异性的异化统一现象),是以统一为其本质性的在于现象多元化的世界。但是人类在追求物质性极端(致)化的过程中,总是“正”与“反”的互不相见。人类的作为整体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就用统一的概念来囊括相对于人类存在的一切事物。当人类自身作用性较强的时候(在这里的作用性,主要在于人类的社会性),它就有个体者的自由作为统一的手段(自由只是一种现象,类意识的觉悟,是本质)。“个”走向“类”。类继续发展,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后,“个”必然要求解放,取代“类”,于是,世界又走向差别性的更在于多元的个性差异阶段。随着个性化的继续发展,个体的人走向了自由与独立,也就是走向了自我为主的个人状态。但是整个社会从原来的“类”破壳以后,它变成了一个大同的世界。它生活的氛围和所组成的结构应当是大同的,而作为个体人的存在应当是个别的。于是,未来是以大同的环境包容了个别性极端的个体人存在的世界。我们从差别性走向同一性,从以区域性为个别特征的且独立为主的世界,走向大同世界(此乃大同,为天下也),此时需要的是统筹的知识结构和统筹的理论体系,以此两者(知识与理论)来囊括差异性走向统一性所以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分歧,从而实现世界的大同。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学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世界在分化的同时,更是在于潜在性的统一。细微过程中将充分包括归纳和统筹与集中的要素。原来的学科,分得很细,有自然科学、哲学、宗教等,自然科学里有数理化等。数学中又分有微积分、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学科越分越细,且在于细分处自成一体,独立发展(任何事物的局部个体,都有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属性。这是反叛于事物作为整体存在性的事实。为此,所谓的统一,是一种在于根据性本质上的达到一致,在于事物的现象性上,却能够做到多元化的发散局面。相对于本质性凝固的反面)。科学,在现象性,促使了人类世界作为一种整体的统一,且在于本质性上,导致了世界综合体的肢解。为此,哲学就必须站出来,否定科学的本质性,以其自身现象性取而替之,从而确保人类作为整体的存在,即为大同世界。这不是从世界整体角度对世界所做的理解和把握,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相对于世界统一的认识。
个体人相对于人的本质性,必须作为独立性的存在,这是人之思想性(灵魂)的根本要求,也是,作为区别于他人的前提。假定未来的世界里个体人成为自由与独立的人,面对的环境和生活的平台以及社会构成的背景,又是以深远的宇宙本源性作为根据(少有了眼前的现实性具体),如此这般的现状,这个世界的现象性,将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有是人的思想(性)以及相对于人之思想(灵魂)的外在自然性。两者若是能够达到一种统一(最高境界是一致。一致是本质性的,统一只是一种现象性),则人的存在是圆满的。因为个别性的个人与物质性丰富的群体氛围,一旦结合,就支离破碎了。只有当个别人、以独立的个人状态,存在于大同的综合性社会平台上,这个个体人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他存在的现实性。“个体”和“个体”以一种方式性的(未来强调的是方式性,而不是内容)结合在一起,才形成整体的貌似存在。(www.xing528.com)
现在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还健康地存在,是因为个体人在物质性角度,存在着要与类、与共同体合为集合性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发展、生存的人类社会平台,也是一种物质性的固化现象。两者同一性结合,就变成了僵硬的卵石,是没有生气的世界。个体人不断地融合在一起,在外在力作用下,特别是物质性作用,致使形成极端的集体,以类来代替个的自身,而我们生活的基础又是个别性的和独立性的,特别是区域独立、学科独立、理论独立和意识形态独立,这样的群体人生活在这样单独、独立的区域,便是一种沉闷的僵硬。这样的人类社会,以个别性为特点的人类社会基础,也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的基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面对这样的不完整,整体人也无法生存。所以,这样的人类社会,也是不科学的。只有个体独立的人,生存于共同体活动的联合群体中,才是人类真正的科学社会建构。这种建构的基础,是人的内在性思想,非是外在的物质性条件。从大范围来讲,未来世界一定是大同的,它必须统一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意识形态、所有的自然学科、所有的区域性等。这种统一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理论的支撑(正如列宁所说的,要有革命的行动,首先要有革命的理论)。对此,哲学无法完成这个工作,它只能成为区域的独立的单独的构成条件。此时,只有学育才能把所有的这些意识形态,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区域,进行囊括、统一、归纳,形成整体的具有“场”的作用氛围。这种氛围,完全适用于未来大同世界的需要,也为未来学育时代的到来,提供“土壤”性的意义。它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区域上的人、每一个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每一个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能够接受。就像空气对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一样。它不存在意识性对立,也不存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不同,更不存在对不同阶层人的偏见,人人都可以享受在于其中。学育,就是未来的空气,它可以容纳全体世界的一切之事物的存在性现象。由此的学育,在未来的大同世界中,十分自信地微笑着面对所有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