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业化”时期。此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旨在于自然性的改造。此时期的人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动物性。也就是相对于人之存在的自然性(处于一种相对于人之现象性存在的前期)。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期,是人类社会相对于“教育”与“学育”的综合性探索期,我们给予一个名称,叫“族人教育”,也就是民族传承的基于一种内外在性为共同一体的自然经验性传承现象。这个阶段的人性本质,是一种自然。相对于层次的理解,应是“欲望”时期。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期。这个时期,人类社会旨在于物质性的创造,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征服与抗争时期。以人类的顽强意志,试图征服大自然的规律性存在(学习规律,旨在于运用规律,主宰规律)。此时的人性,主要表现为一种“物质性”。这种物质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作为整体事物,则表现为一种“社会性”(社会性,是此时人性本质的外在性现象)。这个阶段的人性本质,是人的“意识性”,属于中等层次,相适用的是一种教育形式。也就是教育是此等人性所以配对的一种相对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这时候的教育,已经脱离了“族人”的教育范围,成就为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集体性教育。它的主要基础是物质性,主要的相对于人性的条件,是意识性。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两点主要特征:一是物质性的充分满足。二是人之“欲望”与“意识”的相对于大自然的一种挫败。在两个特征性上,人性开始转化,逐渐过渡到相对于宇宙作为大背景的对于人自身的考虑(这种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人的思想性成为人之存在的主导性。也就是在于此时,人之思想的根本性,被发挥出来,真正成为主导人之现象性存在的根据),由此产生了人在于自身认识上的人之渺小,人之大自然在于其中的一极小部分。有着此等感悟,从而有了崇敬自然,顺从自然的觉悟,同时也有了无限性宇宙的相对于人之起源的幻想(人,非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性循环的现象性反应。更不是如同动植般的那样生死有界性规定,它是一种如同神与上帝的伟大,更是与它们同在的那一份神奇)。此时,教育不再成为人类的关注点,继而是转入了对其学育时代的重视,更是对于人性本质之幻想的发挥(人的存在,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人的本质性,那是神,不在于这个地球世界上。另一个方面是人的现象性存在。也就是人之当前借用猴子肉体而在于地球上的存在)。这个时期,学育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挥人的思想性,进一步培育人的本质性(内涵的成为一种现象),更是在于非物质性的思想领域,展开它具有无限性的幻想与虚无的假设。我们应当可以肯定的说,学育,是人类社会走向自身末端的最后护卫者(“族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步点。“教育”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抗争的高峰期。“学育”则是人类社会回归自然的觉悟表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