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育是个体人通过认识达到与周边事物存在谐和演绎且在谐和过程中让自己的认识得到认同与深化。这样一种以主体认识为主导氛围的共同作用性,我们称为学育。所谓“氛围”,是指帮助及引导主体者认识提升作用的存在环境。
现代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育的挑战,这是人类作为认识主体相对于物质性客观事物转型为思想性自由与发散的必然。什么是学育?所谓学育,是指人与周边事物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人的自我认识性与事物存在性达到一定条件下被确定的互动体系。教育发展是学育发生的前提,也是学育转变的基础储备。现在的教育,为什么要走向学育?教育是一种按照一定政治、历史形态,把现阶段为某种需要服务的意识强加于受教育者的外在性强制性过程。它是指受教育者必须无条件接受教育者所提供的理念、导向和趋势作用。物质时代的教育,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凝聚人的群体力量,也能够帮助人类完成自己所面对的艰巨困难与挑战。教育作为一种丰富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教育为发展科技,丰富人生,满足人之物质性的需要,形成了一整套贯穿于人类意志过程的运行规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教育是一种相对于人的一种“由外及内”的作用现象,完全区别于“学育的”由内及外”作用的特征性。(www.xing528.com)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类不再侧重于创造物质来满足自身,而是依靠内心的平衡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一种和谐,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精神领域时代”或是“思想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仅把现阶段性的愿望强加于受教育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对每一个人实施终极关怀。也就是以人类所追求的终端要求,来满足现阶段人的需要,这就是学育所以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完全不同于教育在于现阶段满足现阶段人的需要。自然,相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需要,必然地影响到个体的思想性,而且个体者也很自然地融和到这个未来自然性所反映在现实需求中的需要。这其中,包括人格发展的需要,还有自然界、社会环境等的相互交融而发生作用性的需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之内在性与人之外在性的感应过程(感应的本质,是一种主观相对于客观的认同),是一种交融过程。周边的自然状态也没有人为的强迫因素,只有自然环境融入于受教育主体的在运作的可能性。由于教育内涵的滋养,人与人的教育界限已经模糊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没有明确界限,只是为某一主题而确定两者的变化关系。当主题变换时,这两者关系也随之变化。人们不单是一种为人类社会发展而共同努力的付出,同时也为个体者内心不受干扰做出的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学育才能再次沿着历史性台阶继续前进。单方面的主导,走向双方(人之内外在双方)的共同演绎,这是学育替代教育的根本原因。今后,学校的组成都必须体现学育的观点。学育的那个时代,它没有具体场所,更没有明确的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也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刺激,而是一种内心广阔且具魅力的内外双方的共同牵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