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适当地赞美别人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得好人缘,而且还可以使相互陌生的两个人迅速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
一天,化妆品推销高手玫琳凯与朋友一起到成衣店里去逛,听到了旁边有两个女孩子在说话。两个女孩一个金发一个黑发。金发女孩买了一件新衣服,穿起来很好看,黑发女孩赞她:“刚才你放下的那件衣服,扣子挺漂亮的。”金发女孩突然有点生气:“那是什么破衣服,扣子难看死了,看看这个。”
这时,玫琳凯和朋友走了过去。玫琳凯面带笑容对金发女孩说:“这件衣服的领子很漂亮,衬得你的脖子像高贵的公主一样有气质,要是再配上一条项链,那就简直完美极了。”金发女孩很高兴,因为她也是这么想的。她骂黑发女孩没有欣赏眼光,黑发女孩不服气:“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只不过没说出来罢了。”
玫琳凯对黑发女孩说:“其实你可以试一下那件,它特别能衬托出你优美的身材。”黑发女孩也高兴起来了。“当然,要是你们的脸再稍微护理一下,会显得气质更加优雅。”三人就开始聊起了美容化妆的话题,这是玫琳凯最擅长和最希望的。后来,两人都成了她的忠实顾客。
还有一次,玫琳凯上门去推销化妆品,女主人非常客气地拒绝了她:“对不起,我现在没有钱,等我有钱了再买,你看可以吗?”
但细心的玫琳凯看到了女主人怀里抱着一条名贵的狗,知道“没有钱购买”只是她拒绝自己的一句托词。于是,她微笑着说:“您这小狗真可爱,一看就知道是很名贵的狗。”
“没错呀!”
“那您一定在这个狗宝宝身上花了不少的钱和精力吧?”
“对呀,对呀。”女主人开始很高兴地为玫琳凯介绍起她为这条狗所花费的钱和精力。
玫琳凯非常专心地听着女主人的介绍,在一个非常适当的时机,她插了话:“那是肯定的,能够为名贵的狗花费足够的钱和精力的人,一定不是普通阶层。就像这些化妆品,价钱比较贵,所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得上的,只有那些高收入、高档次的女士,才享用得起。”
女主人听后,很高兴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
赞美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通过对方的肯定以及赞美来获得支持,哪怕明明是错误的想法,甚至是自己的小缺点,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与认同,可事实上,很多人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很难认同,这必然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反之,如果对方的观点和想法能得到你的认同,他肯定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这里要记住的是,赞美要发自内心,只有真情实意的话语,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例如,当你见到一位相貌平平的先生,却偏要对他说:“你真太帅了。”对方就会认为你说的是违心话,这里所起的效果实在太糟糕了。其实你不一定非要称赞他的外貌,你可以改为称赞他具有绅士风度或其他特长什么的。
一定要注意,不管称赞别人什么品质,都要实事求是,而不是挖空心思揣测。如果你想赞美一个人而又实在找不出他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地方,那么,你可以赞美他的家庭、他的工作或和他有关的一些事物。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晕轮效应”,大致意思是对一个人有好感就可能喜欢和他有关的所有的事物和人,也比较容易接受他的观点和建议,也会觉得他所有的言行举止一切都很好。
贝蒂看中了一处房子,希望能把它租下来,但是据说房东很难缠,许多人试着要求降低租金,最后都失败了。不过,贝蒂还是想试一试,于是她约见了房东。
贝蒂站在门口,热情地等待着房东的到来。一开始她并不提及房租的事,只是闲聊,并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房子。
“这里安静,光线也很好,你果真是有眼光,里面的装修也考虑得很周全,很有品位!”
房东听后喜滋滋的。的确,这栋房子无论是起初的选址、房屋设计还是室内装潢,都花费了他许多的心血。
“难得你和房子这么投缘,希望你能住得长久一些……”房东高兴地说。
“我也这么想,不过……”贝蒂略微迟疑了一下,“不过我实在负担不了这么昂贵的房租,恐怕我最多只能住两个月了……”
房东见她如此热情有礼,犹豫了一下,接着说:“以前几个房客总是不停地挑房子的毛病,让我很是恼火,要是他们都像你这样我就省不少心了……”最后房东主动减低租金,双方协商好彼此都能接受的价钱。
离开的时候,房东还关心地说:“如果房子还需要有什么维护的地方,你尽管打电话告诉我!”
如果贝蒂不是从对方的房子入手,恐怕她也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口六月寒。”女人要想变得更加有魅力,不时给对方三两句赞美之语是绝佳处方。因此,女人要懂得赞美。
赞美不仅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还给人以信心,能让对方充满自信地面对失败,面对成功,面对世间百态。生活需要真正的赞美来调和,成功以后得到别人的赞美无可厚非,然而失败同样也需要赞美。一条失败的路并不是一无是处,就好比再丑陋的东西都有值得它赞美的地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点点滴滴,就会看见一个充满阳光的明天。
软话也能服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别人因一时糊涂做错事情甚至损害自己利益的时候,此时就需要把握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的不当,就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为避免这类事情发生,有时候说软话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一位干部到广州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一百多元外汇券不见了。货摊只有他和姑娘两人,明知与姑娘有关,但他没有抓住把柄。当他提及此事时,姑娘翻脸说他诬陷人。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干部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几百上千,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外汇券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
他见姑娘似有所动,又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几张外汇券,丢了我真没法交代,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
姑娘终于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外汇券,不好意思地交给他。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甜的。在上述事例中,这位干部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钱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青年。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
恳求就属于软话的一种。有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恳求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交锋。通过恳求的语言启发、开导,暗示对方并使对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语言失误,机智应对有妙招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即使一个女人再能说会道、舌绽莲花,也难免会有说错话得罪人的时候。那么,语言失误后如何应对才不失礼呢?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失言。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失言造成的后果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甚至不可收拾。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纠正方法以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
回答是肯定的,比如用及时改口的方法。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很有“心计”。
一次,前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加上他年岁已大,在欢迎宴会上他竟然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错了,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过玻利维亚,但在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他后来的滔滔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话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众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有困难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语言上的失误常常会让双方都很尴尬,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合,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在谈判桌上出现语言失误,很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谈判下风。但也并不是说出现语言失误我们就没有办法补救,只要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一样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有时候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使自己的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这是补救失言辞令的应有之义。
将错就错
就是在错话说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继续接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说者的思维而思考,随着说者的话语而调动情感。
某次婚宴上,来宾争着向新人祝福。一位先生激动地说道:“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架旧机器……”其实他本想说“新机器”,却脱口说错,令举座哗然。一对新人更是将不满溢于言表,因为他们都各自离异,历尽波折才成眷属,自然以为刚才之语隐含讥讽。那位先生发觉出错,马上镇定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已过磨合期”。此言一出,举座称妙。这位先生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内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
这位来宾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错话出口,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反倒巧妙地改换了语境,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化作了深情的祝福,同时又道出了两位新人情感历程的曲折。
移植法
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引申法
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即接在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词义别解
即在说错的字、词上,利用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加以巧妙别解,形成另外一种解释。
某位中年女演员穿着一件黑缎子面料的旗袍参加舞会,人们都对她赞不绝口。只有一位心直口快的姑娘说了句:“穿这件旗袍老多了。”刚一出口,便觉失言,她又从容地补上一句,“真的,大街上穿这种旗袍的人老多了,真漂亮!”果然,后边的话使女演员十分高兴。
这位姑娘聪明机智地把“人显得老多了”的意思用“穿这种旗袍的人老多了”的意思一替补,既挽回了败局又间接称赞了对方很时髦,可谓匠心巧运!
半句道歉
“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被琵琶遮掩的半面不为人所见,反倒给人留下了说不尽的朦胧与含蓄。同样,道歉的话也不必完全说出来,话留半句也会令自己摆脱难堪的窘境。比如,说了错话之后,见到对方不妨用“对不起,我刚才……”或者“真抱歉,我这脾气……”或者“我这人……对不起……”等这样的话,双方都心照不宣,说错者很容易在这种吞吞吐吐的情况下得到谅解。
失言后不可一味死守自己的堡垒,那样极易导致自己惨败。使用补错法应及时,若时过境迁后再使用以上补错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别人的反感。必须注意的是,任何补救都要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迹,让人感到补得言之有理、无懈可击,千万不要牵强附会或矫揉造作,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错上加错。
当出现语言失误时,聪明而机智的女人知道怎么运用自己的口才及时弥补失误的语言,从而加深她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
拒绝有方,自尊不伤
尽管温柔是女人的特质,但在为人处世上,并不代表着女人就要逆来顺受,她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该说“不”的时候就要说“不”,只是我们要掌握一定的窍门以免伤及他人自尊。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拒绝他人,是一种应变的艺术。女人因为心软,总是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因此答应做一些自己做不来的事情,结果让对方的期待落空,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不懂得拒绝对方的技巧,过于直接地拒绝对方,也会影响双方关系,甚至被人误会并结下仇怨,使自己陷于十分不利的境地。所以,应学会运用智慧,巧妙地使用拒绝的话语,以坚持自己的原则,摆脱不利的局面,同时也能维持双方的关系。
罗斯福显然深谙拒绝的艺术,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水平。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秘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致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逸事。相反,如果罗斯福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使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拒绝是一门学问,稳妥地拒绝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又不让对方无台阶可下,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拒绝的艺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转移话题表示“不”
并不一定非要用“是”和“不”来回答请求,把问题本身放置一边就是拒绝的代名词。如果一位朋友说:“我们明天还来这个公园吧?”“我想我们该回去了。”你的答非所问至少会让对方觉得你对这个建议很冷漠,他一听就知道你不想答应他的要求。
2.委婉含蓄拒绝
这种拒绝法不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宜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清代的郑板桥拒说情事,便是运用这种方法的生动例子。
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
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大官,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
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吗?”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君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3.先退后进
先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对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加以拒绝,使对方不失体面。例如: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的意见。他认为商标所设计的主题是旭日,很像日本人的国徽,日本人肯定会喜欢的,在座的其他人都表示赞同经理的设计,只有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迟迟不语。经理问他:“你看哪儿设计得不好?”年轻的销售部主任笑笑说:“我恐怕它设计得太好了。”经理不解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销售部主任说:“的确,商标的主题设计得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肯定会喜欢。但您没考虑别的重要市场,中国人一想到这是日本国徽,肯定不会喜欢的,并且会产生反感。他们不买我们的商品,我们岂不失去了一个大市场?显然这是顾此失彼,您看呢?”“真的,我怎么忘了这一点呢,差点儿犯了个大错。”
经理马上放弃了原来的设计。
在这个例子中,一句“我恐怕它设计得太好了”,先退一步,让经理得到些心理上的满足,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使经理体面地接受自己的合理建议。
4.强调客观事实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我确实是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比如当推销员死乞白赖要你购买他的商品时,你不妨说:“我很想买你的东西,但我丈夫不一定喜欢,再说,我们现在资金也比较紧张,实在是没办法。”当你的一个熟人想托你的关系到你公司供职,而你觉得他不适合公司的工作时,你也可以这么说:“从个人感情上我很希望你来我们公司,但按公司规定,公司人员的招聘需要两人推荐,严格考核,经理会上正式讨论通过方可。我一个人的话是不算数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尽可能地向对方陈述一些客观上的障碍,让对方觉得确实不是你个人所能办到的,从而使你的拒绝合情合理。
5.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你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这种方法要求拒绝者在拒绝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时,反应灵敏、机智,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你的圈套。一位颇有成就的室内装饰师说,他从来对其委托人不切实际的观点不加以正面拒绝,相反,他总是开导他们趋向自己的意见。有一次,一位妇女看中了一块花里胡哨的印花布做窗帘,他便提醒说:“我们先弄清你到底给窗帘派什么用场。”然后,这位装饰师就何种织品与现代装饰最为协调议论了一番。那位妇女很快就把印花布忘得一干二净了。
6.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三国时刘备十分器重徐庶的才能,希望他能留下来长期任职,徐庶因为母亲的缘故谢绝了刘备的好意,临走给刘备推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诸葛亮。这样徐庶的拒绝不仅没有让刘备感到丝毫的不快,相反,刘备长期把徐庶视为挚友。
7.模糊回答,提出选择
如果朋友或者爱人提议说周末去公园赏花,不要急着一口拒绝,“我不去,一点都不好玩”之类的话很容易打消别人的热情和兴致,伤到对方的自尊心。你可以说:“赏花很不错啊!这个时节去划船应该也很好呢!”这样的回答听起来像是赞同对方的建议,但同时却表明了你更倾向于划船,实质上是对对方建议的一种否定。
8.请他人转告
一般说来,当着别人的面拒绝或者亲自表示拒绝总会让人难以接受。别人的请求对他来说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如果我们直接就戳破它未免有些残忍,而请他人转告则会给别人时间和心理上的缓冲,相对来说,也易于接受。
妙语如花,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一个聪明的女人与人交谈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因为她知道,如果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找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说话说到位,对方就乐于与你亲近交谈,所以,在找人之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动动脑筋。
说话看对象,究竟要看对象的哪些方面呢?
1.看对象身份,审时度势再开口
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哪个国家,人们都非常注重地位身份。
相应的,你在与对方谈话时,说话的语气、方式也应该视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时,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办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他们办起事来就比较容易。来看下面的事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有两个从前的穷朋友来见他。因两人的话说得不一样,两人的命运也各不一样。
第一个人被引进宫内,他一坐下便指手划脚地说:“我主万岁!
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分外难堪,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给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窜出的倒霉蛋,去给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抿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低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但他却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对于同一件事,一个是直通通地说,结果被赶出去;一个委婉曲折地说,结果做了大官。话说得不一样,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在这个例子中,朱元璋的身份已不是昔日的放牛娃了,若不审时度势,非但求人不成,可能还会惹来祸端。
2.看对象文化素质,有的放矢功自成进庙烧香要看神,办事说话要看人。做人应该进退自如,说话必须面面俱到、游刃有余。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言语表达一定要看办事所找的对象,要受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制约。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说话无的放矢,办事效果肯定好不了。我们看看陈先生是怎么办事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陈先生的儿子要做生意,需要付先生帮忙,于是,陈先生就想着替儿子打通关系。一天,陈先生和他老伴到百货公司去买夏装,正遇上付先生一家三口也在选购夏衣。陈先生一看是个机会,于是,上前去和付先生说话。陈老先生本是教古代汉语的,是位古道热肠的忠厚长者。他上前去和付先生打了一个招呼,当他见那付太太为她十六七岁的女儿买连衣裙,正不知买紧身的好还是宽松的好时,陈老先生自告奋勇地上前独抒己见:“付太太这么疼爱女儿,贵千金正值破瓜之年,敝人陋见还是买宽松的为好……”陈老先生的话还没说完,付太太的脸就变成铁青色了,开口骂起来:“你这糟老头莫乱说话!你少在那里说破瓜破瓜的!关你屁事!”那边付先生听到陈先生说的“破瓜”
二字,也摩拳擦掌地扑过来要打陈老先生,好在在场的人手脚快,陈老先生才避免了一顿暴打。陈先生为此老脸无光,谈生意帮忙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原来付先生与付太太文化水平都不太高,他们把“破瓜”理解成了“破烂”、“破衣”、“破鞋”、“破罐破摔”的含义,而《辞海》上的解释是:“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由此看来,陈先生说那付先生的女儿“破瓜之年”并没有错。但一个“破”
字出口,对方听来认为是对他们千金的侮辱,听着不顺耳,更是不顺心,也不顺气,他们火冒三丈也是可以理解的。是陈先生“弹琴不看听众,说话不看对象”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陈老先生说“阳光靓妹”、“纯情乖女”、“娇贵千金”……选对方听得懂且听了心里舒服的词语来说给人家听,那才是真正的会说话,要替儿子办的事才有可能顺利地办成。
再来看这样一个事例: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自恃口才不凡,自告奋勇地上前去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但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他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
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这样看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费口舌。(www.xing528.com)
说话看对象,前提是一定要了解对象。尤其是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学识、身份、经历以及喜恶等,说话才能有的放矢,说到对方心里去。因此,与陌生人见面,先不要急着说话,而是从一旁观察。如果对方说话豪爽,性格大大咧咧,那你也没有必要扭扭捏捏,说话拐弯抹角;如果对方文质彬彬,说话温文尔雅,那你与之交谈时也要尽量谦逊文雅;如果对方情绪失落,心情烦躁时,你就应该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总之,要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说出合适的话,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
与人交谈,就要因人而异,看人说话。你说的只有让对方接受了,你办起事来才会水到渠成。
他人长处要多说,不足要少说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为面子而奔波劳累,可见面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一个有修养的女人在公共场合不会背后说人坏话,反而会称赞别人的长处,给他人留面子,从而用自己的一张巧嘴赢得好人缘。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四国结成同盟,组成联军一起对齐国发起进攻。在双方交战中,齐师大败而溃,齐顷公差一点成为俘虏。谁曾想到,这场战争竟是因为齐顷公戏弄四国的使臣导致的。
公元前592年,晋国大夫邰克在访问鲁国之后,又与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一起去齐国拜访。两人到达齐国领域后,又与卫国的使臣孙良夫、曹国的使臣公子首不期而遇。所以四位使臣结伴而行,一起到达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非常凑巧的是,这四位使臣在生理上都有一些缺陷:晋国的邰克只有一只眼睛,鲁国的季孙行父头上没长头发,卫国的孙良夫一条腿有残疾,曹国的公子首先天驼背。齐顷公在接见了他们四位之后,回到后宫把这四个人的外貌对他母亲萧太后叙述了一番。萧太后好奇心特别重,非要去看一看不可。而齐顷公为了博得母后的欢心,准备戏弄这四位使臣一番。他让人从城内找来一个独眼龙,一个秃子,一个瘸子,一个罗锅,分别对号入座为四位来宾驭车,定于第二天到花园做客。上卿国佐谏曰:“国家之间的外交不是儿戏,人家朝聘修好而来,我们应该以礼相待,千万不要嘲笑人家。”可是齐顷公仗着自己的国大兵多,别的国家对其无可奈何,遂不听劝告。第二天,当四位使臣在四位齐国仆人的陪同下经过萧太后居住的楼台之下时,萧太后与宫女们启帷观望,禁不住哈哈大笑。使臣起初见给他驭车的人和自己有一样的身体缺陷,以为是偶然巧合,没有在意,等听到嘲笑声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齐顷公在戏弄他们。
四位使臣草草饮了几杯之后,便回到馆舍。当他们知道台上嬉笑的是国母后,不由得火冒三丈。四位使臣愤愤地说,我们好意来访,齐顷公竟把我们当笑料供妇人们开心,真是可恨至极!于是四国使臣歃血为盟,对天起誓,决心协力同心,伐齐报仇。第二年,齐国借口鲁国归附晋国,出兵伐鲁,并顺手牵羊,在卫国边境地区捞了一把。
晋国为了保住霸主的地位,来了个新账旧账一起算,汇集四国军队大举伐齐,直打到临淄城下,逼得齐国签订了盟约为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只凭自己一时的好恶与兴趣,说些伤别人自尊的话。让别人丢面子,对你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短处,否则哪天你说的话传到他本人的耳朵里,连朋友都没的做。同样的,如果经常赞美别人的长处,你也不用担心你的赞美传不到他本人的耳朵里,不仅当事人会很高兴,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愿意与你交朋友。因此,多说别人的长处,少说别人的不足,这样的聪明女人才能走向成功。
巧妙暗示,表达真意
暗示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
暗示的方法有:
1.以笑话暗示
一次,几位老同志反映机关宿舍晚上不安静,楼上的小青年举止不注意,老同志在楼下睡不好。这属于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在会上讲,就会使老同志和青年人之间产生鸿沟。
党委书记和小青年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有个老头晚上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噔噔两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提了意见。当晚小青年下班回来,又照例先甩下第一只鞋,尔后猛然想起老头的意见,就轻轻脱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
笑话说完,小伙子们悟出了笑话是有所指的。
2.以故事暗示
一次,一领导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并决定由曾在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到机关做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领导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3.诙谐暗示
这是以幽默的语言或随意说笑的方式,向被暗示者传递信息。
南唐时,税收繁重,民不聊生。时逢京师大旱,烈祖询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谏,便诙谐地答道:“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性比较豁达,听罢大笑,决定减轻税收。借助一句笑话来暗示,竟然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4.岔题暗示
请看一段对白:
甲:老何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好大喜功。
乙:昨晚播了《红楼梦》第一集,你看了吗?
甲:没有。你知道吗?向市里上报的材料,尽说好话,把老何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看了就能知道跟电影相比到底哪个拍得好。
不难看出,乙一再岔题,是为了向甲作出暗示:他不愿意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如果甲尚知趣,说话至此,也该停止对老何的抱怨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一根筋,认死理,认准一件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如果此时你还是直话直说,那就要做好吃亏、碰钉子的心理准备。而那些会说话的女人就不一样了,她们会绕个弯子,通过巧妙的暗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同时也降低对方的抗拒心理,间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而后言,不要恶语伤人
一天,妻子和丈夫吵架,丈夫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接连三天没有回家。妻子连忙到报社要登寻人启事。启事的内容如下:“×××,身高1.75米,五官端正,目光深邃,眉毛浓黑,脸的轮廓棱角分明,看上去风度翩翩。出走时上穿蓝色衬衣,下穿黑色长裤,棕色皮鞋。请你见到广告后速回来,你的家人非常想念你。”
报社的工作人员看了后笑着说:“你的丈夫很英俊啊……不过这些话太空洞了,他还有什么其他鲜明一点的特色吗?”“有!他是一个秃子!”“你怎么不早说呢?这才是重点呢!”“你千万不要写上去!
就是因为我说他是秃顶,他才生气离开家的!”妻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寻人启事里说这么多好话的原因……”
这本来只是一个生活中的笑话,但可以让每个女人更清醒地意识到,不经大脑,就脱口说出伤害他人的话是一件多么可悲、可恶、可怕的事情。
说话从来不经过思考,并且恶语诋毁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这样只会显露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很多时候,想要诋毁他人的人不仅贬低不了别人,反而更会让人注意到自己的无知与丑恶。
在公共汽车上,有两位女士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执。年轻的是一个相貌平平、打扮时髦的女孩,年长的是一位气质高雅的中年妇女,从她的相貌上来看,她年轻时一定非常漂亮。也许女孩理亏,就用自己在年龄上的优势作为武器,竟然嘲笑那位中年妇女是“老菜皮”。而那位中年妇女并没有用脏话反击她,而是嘴角带着几分微笑慢慢地说:“你也会老的,但是你却永远不会好看。”车厢里的人都哄笑起来,那女孩立即哑口无言了。是啊,这句话太精辟太富有哲理了。女孩不经思索脱口而出的恶语,到头来却伤了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但并不是每个年轻的人都漂亮过。就像公交车上的那个女孩,她的年轻中年妇女也曾经拥有过,可是妇女的漂亮这个女孩却不可能拥有。也许女孩可以通过整容或者化妆弥补自身的不足,但那毕竟是经过加工后的“作品”,不是她本来的面目。妇女很精辟的一句话就击中了女孩的软肋。这个女孩就是因为开口之前没有仔细思量才落得个哑口无言的结果。
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用恶语诋毁他人的人,往往是最缺乏知识的人。在公共场所,我们不是经常可以听见那种自以为是得令人发笑的评说吗?
一年夏天,王女士到一家时装商店选购连衣裙。她看中了一条纯白色、腰间打着皱裥的连衣长裙。因为她个子很高而且比较瘦,所以对服装颜色和款式的选择范围可以比较大。她正在试穿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一个大嗓门的女士说:“这条裙子蛮好看的。可惜阿拉囡儿胖得像山东人一样难看,这种样式的裙子她穿不下的!”
王女士是山东人,因此听到有关对山东人的评论自然就会比较注意。于是她回头看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位长得比较矮胖的中年妇女,估计她女儿的身材也和她差不多。于是,好开玩笑的王女士假装没弄明白她的话的意思,笑嘻嘻地对她说:“哎呀,你也是山东人啊?我和你是同乡嘛!”
那位中年妇女一听王女士这么说,仔细打量了她一下,忽然变得很尴尬,连忙转身走了。周围的女士们都笑了起来。
人一生都会有许多不明白的事情,哪怕你活到一百岁,照样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单纯的无知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真正可笑的是你不仅不知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还到处兴风作浪,最后只换个别人看笑话的结果。就像公交上的女孩,如果她没有嘲笑那位中年妇女的年龄,那么在别人眼里她大约是个虽然不怎么漂亮,但却焕发着青春气息的清纯女孩,然而她的恶语却使她显得既浅薄又粗俗;就像那个时装店的中年妇女,如果她不用恶语形容山东人,那么在大家看来她不过是个长相普通的平常妇人,然而她的恶语却使人们注意到她不仅长得丑,而且还很粗鄙浅薄。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
这个女孩心地不坏,但是最大的毛病是她喜欢说三道四,听些无聊的流言,又守不住自己的嘴巴,经常把这些闲话传出去。当然,很多人因此受到了伤害,女孩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人们都不喜欢她。
圣菲利普决定让女孩为自己的缺点赎罪。于是让她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并沿路拔下鸡毛散放到路边,拔的时候还要记下鸡毛的数量。
女孩这样做了,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圣菲利普又让她返回把路上的鸡毛悉数捡回来。女孩按照吩咐去做,可是她却哭着回来,说:“我根本就做不到。风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我根本就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这就对了,你经常传播出去的那些愚蠢的话语不也是散落路途,口耳相传到各处吗?但是你想收回时却怎么也不可能了!”
散毛难收,恶言难消。一地鸡毛难以收场,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来,那些恶毒或者邪恶的话语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也不会立即消除。所以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言,不要只快乐了自己,却给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多动你的脑子,少用你的嘴巴。一旦意识到自己要说出来的话对别人不利时,就赶紧闭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别人的嘴巴你管不了,但是耳朵长在你自己脑袋上,完全可以对那些话置若罔闻。让恶语终止于自己,那么你就是一个智者。
批评讲究艺术,良药不苦口
批评讲究艺术,才能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尊心。如果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过分地伤害他的自尊,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批评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以下几条原则是批评艺术的集中表现。
1.用恰当的连接词
许多人喜欢用先褒后贬的批评方法,其实这样做未必有效。
例如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你的英语不偏科,在上面多下点儿工夫,那会更好的!”
这时,那学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在“但是”之后他就会开始对老师表扬自己的诚意产生怀疑了。他甚至认为,表扬只是一个铺垫,目的却是对他偏科的批评,从而引起反感。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批评的目的,并且让别人产生曲解。
这位老师也可以这样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下学期继续认真努力,那你英语成绩会像其他科目一样好的。”
这样,学生会欣然接受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
所以,建议你在批评别人时,尽可能把语句中的转折关系改成递进关系,这样效果会更好。
2.谐音相关法
谐音相关法就是运用同音异义现象,一语双关,从侧面点出错误之处。
如:八里乡的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路,可是乡领导却迟迟未能解决修路问题。一遇雨天,群众出行很不方便。
一天,县领导来视察,见到路面情况对乡领导说:“你们这里的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
在谈笑中,领导巧用谐音,从侧面指出当地的路需要加大力度治理。这样间接批评要比直接批评效果好。
3.巧妙截取法
巧妙截取法就是利用截取意思相对或相反的成语、俗话和歇后语的方法,只说其中的一部分,而故意留下一部分让对方去想,去体会。
例如:一职员对领导不实而片面的批评不满,便说:“兼听则明啊……”尽管后半句的“偏听则暗”未说出口,但领导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4.以身作则暗示
敏感的人对直截了当的批评是深恶痛绝的,那么我们可以间接地提醒他们注意错误,这样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上同学都不知道做值日生的责任,所以有一个星期无人履行值日职责。但是班主任崔老师只是向大家说:“今后一周我做值日生。”
于是,每天放学时,我们看到老师打扫教室,摆正桌椅,关好门窗等。以后再让我们值日时,我们都按照老师的做法来做,大家都做得很好。就这样,我们在没有受到批评的情况下学会了做值日生。
老师的这种做法非常明智,虽然他没有批评我们,但是通过他的以身作则,我们却知道了如何做是对的。我们也不妨用以身作则的方法,暗示别人改变行为。
5.使用旁敲侧击法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有时,无声的行为更甚于有声的批评。例如,有一个大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去看看。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谁都没注意到他,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这时,这个大老板没说一句话,只是自己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他的这种行动便是对售货员的无声批评。
6.批评的重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加认识到你批评得很有道理而心悦诚服。
7.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
设身处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双方均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方面就容易协调起来了。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程度的分寸。
8.批评要注意场合
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却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们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不但批评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其他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应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批评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不相干的第三者或众人之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会使被批评者沮丧或气恼,还可能会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尴尬,担心“下次会不会轮到我”,从而与你在心理上产生疏远感,等于是批评一个,得罪一群人。
9.批评口气要尽量委婉
质问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自卫的死角。被训斥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被藐视,感觉人格上受到污辱,会感到很压抑、反感。
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他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见沟通时的敌意。
以上几种批评的方法若运用得合理恰当,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结果,反之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因而批评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批评目的而服务的。只有批评方式恰当而合理,别人才会欣然接受。
玩笑面前,分寸要得当
没有笑声的生活和没有幽默感的朋友都是无味的。与人交往,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但是,玩笑如果开得不好,不仅不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而且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因此,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应该把握好开玩笑的分寸。
1.对象要分清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对方如果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
对方如果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2)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
(3)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夫妻自然除外),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往往也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4)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接话,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2.场合要适宜
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开玩笑是要看场合的。玩笑虽然可以换来人们欢快的笑,而且可以释放自身的悲哀,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开玩笑不能过分,尤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
3.内容要高雅
开玩笑,如果没有知识与品格做支点,便会流于一般的低级趣味了。所以要注意玩笑的内容。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摆脱了窘境。
4.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5.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攻心为上,睿智女
人善于征服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