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战平台
作战平台主要指对方用于进攻作战的各类作战平台, 主要包括天地往返飞行器、 临近空间飞行器、 作战飞机、 水面舰艇、 潜艇、 地面战车和导弹发射车等。
作战平台主要分为隐身类、 高速类和协同类三种。 隐身类包含空中、 水面、 水下的隐身作战平台; 高速类包含临近空间作战平台; 协同类包含地面、海上、 空中进行分布式作战的作战平台。 这三类作战平台可以是有人的, 也可以是无人的。
作战平台是象征。 作战平台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水平的象征,是是否有代差的根本体现。 作战平台是机械化战争的产物, 信息化技术是机械化作战平台的能力倍增器, 智能化技术是信息化作战平台的能力倍增器。 因此,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乘数, 机械化是被乘数, 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永远离不开这个被乘数。
作战平台是骨干。 作战平台的规模和能力构成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有的时候, 直接把先进作战平台的规模用作比较和评估两国作战实力的差异。
作战平台是中心。 综合性的作战平台是集信息力、 机动力、 火力、 指控力、 防护力、 兵力于一体的作战系统, 不仅可以满足自身作战的需要, 往往还可以为体系和其他作战力量提供支撑和支援。 因此, 作战平台往往价格昂贵,生产周期漫长, 打掉一个作战平台就是打掉一个作战的中心。
作战平台是载体。 不同的作战平台装载有不同的导弹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弹药, 其作战能力往往取决于装载导弹的数量和性能。 作战平台挂载和装载导弹的能力是衡量作战平台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对于反导而言, 打击作战平台就是打“鸟巢”, 更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敌方导弹的进攻能力。
作战平台是威慑。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 具有代差的交战是不对称的战争,落后的一方鲜有取胜的把握。 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作战平台, 可以对作战敌方构成强大的心理震慑力, 使其在衡量得失成败之后, 放弃发起战争的图谋。
2.目标特点
一是部署特点。
基地部署。 作战平台平时部署于军事基地内, 战时机动至作战区。 军事基地是作战平台的巢穴, 是其进行补给、 修整、 恢复的大本营。 军事基地包括本土军事基地和海外军事基地两类。 海外军事基地的规模和范围, 代表一个国家军事战略的定位和走向。
机动部署。 战略性的作战平台可以长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机动, 可以远距离投送作战能力。 这种长时间的、 远距离的战略投送能力和作战能力, 是未来战争的重心之一。 未来的作战平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作战空间机动作战, 还可以实施跨域机动。
隐蔽部署。 隐身化是作战平台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作战飞机、 作战舰艇、 潜艇隐身能力的提升, 其作战行动更加难以被发现和跟踪, 要实现对隐身作战平台的打击需要对导弹作战体系和装备进行更新换代。
防护部署。 作为一个机动的作战中心, 作战平台上或者作战平台的编队中, 往往集成了严密的防御系统, 一般的导弹打击难以突破防御系统的拦截。
分布部署。 分布式作战是未来重要的作战样式。 独立的作战平台通过分布式的网络技术, 链接成为一个有机的作战体系。 打掉其中的一个或者一部分作战平台, 对这个整体的作战体系能力影响不大。 需要对作战体系进行破击。
二是目标特征。
地理特征。 作战平台的军事基地属于固定部署, 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坐标特征和构形特征。
辐射特征。 作战平台作为C4KISR 的集合体, 会在机动和作战中在全频谱范围内主动和被动地辐射各种信号; 在大气层内和临近空间的高速飞行中, 会辐射极强的红外信号。 这些信号会被体系和导弹的“视觉” 捕捉。
散射特征。 作战平台会反射雷达波、 声波、 广播电视无线电波, 会散射光波等, 这些信号会被体系和导弹“听觉” 捕捉。 只是敌方隐身的作战平台,对己方远距离捕捉这种信号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无人作战平台的隐身能力更强, 发现和打击更难。 但是隐身作战平台也有一个突出的弱点, 即其内埋式弹舱限制了装载导弹的数量和射程, 使其“腿长手短”。
衍射特征。 机动的作战平台会与其机动的介质相互作用, 衍生出新的特种信号。 这种信号会被体系和导弹的“视觉” “听觉” 等捕捉。
集合特征。 作战平台的编队、 协同和分布的布势, 使得发现其一就可能顺藤摸瓜发现一组。
机动特征。 作战平台的高速和高机动过载能力不断提升, 对打击它的导弹的机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人作战平台的机动能力更强, 打击更难。
三是易毁特征。
轻质化毁伤。 作战平台追求高的装载能力、 远的机动能力和强的隐身能力, 其结构和系统日益轻质化, 结构材料日益非金属化, 结构形态日益“蛋壳” 化, 所以其抗打击能力和抗碰撞能力不升反降。
热结构毁伤。 作战平台对高的飞行速度的追求, 带来热防护的挑战, 基体热防护材料趋于非金属化和陶瓷化, 结构脆性和脆弱性增大。 一旦热结构轻微受损, 就会逐渐造成整个机体的解体。
殉爆式毁伤。 作战平台追求更多武器的装载能力和更远的机动距离, 其本身就变成了更加危险的弹药库和燃料库, 一旦局部战损, 就可能发生连带性的、 不可逆转的、 毁灭性的殉爆。
失能式毁伤。 作战平台的集成作战中心功能, 使其丧失任何一个功能, 就可能造成作战平台的失效。 这就为各种软硬打击和失其一能的打击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失联式毁伤。 基于作战平台的分布式和网络化特征, 断其网络链接, 作战平台就成为孤立的力量, 为各个击破创造了战机。
权重式毁伤。 无人作战平台功能单一、 价格便宜、 成群结队作战, 一对一地对无人作战平台进行导弹打击, 就会快速和大量消耗导弹资源, 打击的效费比极低, 必须探寻新的打击方式。
智能式毁伤。 无人作战平台还会向智能化发展, 其智能化的感知和数据处理, 提供了一种通过制造虚假数据使其错误学习的反智能毁伤模式。
四是恢复特征。
作战平台一旦损毁, 在战场上就难以恢复, 必须退出战场抢修, 或由新的作战平台替代, 而修复、 替代的周期和代价是巨大的。
无人作战平台则恰恰相反, 可以快速补充, 重新形成能力。
3.作战运用方法要义
一是选择体系。
需要有“慧眼”。 能够尽早和尽远地发现隐身的作战平台目标, 引导导弹进行攻击。
需要有“六觉”。 能够敏锐地捕捉作战平台目标的辐射、 散射和衍射信号。(www.xing528.com)
需要有覆盖。 能够对战场的全方位、 全空间、 全纵深实施全频谱、 全过程的能力覆盖。
需要有智能。 能够形成OODA 作战环的快速闭合, 能够以智能反智能。
需要有防抗。 作战体系自身就是被作战平台攻击的对象, 要有足够的保持和恢复体系能力的弹性。 攻击作战平台本质上是与攻击体系的对抗, 作战体系要有足够的分辨真假的能力。
需要有“克星”。 针对作战平台目标的易损特性, 把失效与失能结合起来, 把硬毁伤和软毁伤结合起来, 把毁伤物理结构和毁伤热结构结合起来, 不断地创新和拓展克敌制胜的手段。
需要有“断破”。 对分布式的作战平台, 要有破网断链的有效办法。
二是选择兵力。
选择兵力的基本原则是以“体系+作战平台+导弹” 复合优势战胜敌方在体系和作战平台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要以己导弹之长克敌作战平台之优。
选择无人作战平台, 携带“长剑” 攻击先进作战平台。
选择协同作战平台, 利用群体的力量攻击综合作战平台。
选择预置作战平台, 在与“身高体长” 的作战平台较量之中, 发挥近战和游击战的优势。
选择导弹作战平台, 构建基于导弹作战平台的伴随式导弹作战体系。
三是选择火力。
确立导弹中心战的思想, 以导弹的长板优势弥补体系与作战平台的不足。
要选择远射程的导弹打击能力, 实现先敌发现、 先敌发射、 先敌脱离和先敌命中。
要选择具有多种杀伤机理的导弹打击能力, 软硬兼施, 点面结合, 使敌方作战平台失效、 失能。
要选择在飞行末段能够对作战平台成像的高精度导弹打击能力, 专打作战平台的失能部位和殉爆部位。
要选择能够协同攻击的导弹打击能力, 形成打击隐身作战目标的“群狼”优势, 形成“侦、 控、 打、 评” 的综合优势。
要选择低成本、 子母式、 破网式、 可高密度发射的导弹打击能力, 打击蜂群式和智能式作战平台。
四是选择布势。
布势的原则是兵力分散、 火力集中。
由陆向陆: 主要选用纵深布势、 前沿布势、 抵近布势。
由陆向海、 由陆向空: 主要选用前沿布势。
由海向陆、 由海向海: 主要选用纵深布势、 拒止区外布势、 抵近布势。
由空向陆、 由空向海: 主要选用防区外布势、 抵近布势。
五是选择作战运用方法。
选择作战运用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持续高效地打击来袭作战平台。
打击隐身目标的多向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利用隐身目标在各个方向上隐身能力的差异性, 规划一组导弹在不同方向上对其进行多向同时攻击, 最终使其露出狐狸尾巴, 没有藏身和躲避之地。 这是一种以多对单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隐身目标的协同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利用相互协同的一组导弹, 通过信息级和信号级的制导协同, 形成探测、 跟踪和打击隐身目标的能力倍增, 从而显著增加打击隐身作战目标的范围。 这也是一种以多对单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隐身目标的势导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利用导弹作战体系对隐身作战目标的发现、 跟踪的强大能力形成的态势级信息, 直接引导控制导弹攻击隐身目标。 如果引导控制的精度不能满足导弹制导精度链闭合的需要, 可以利用多发导弹的协同攻击覆盖一个作战区域, 打击隐身目标。 这是一种把体系优势与导弹攻击优势相结合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打击隐身目标的衍生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导弹作战体系通过探测隐身目标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衍生信号发现隐身目标, 直接引导控制导弹攻击隐身目标。 这是一种“顺藤摸瓜” 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协同目标的以多对多作战运用方法。 对于数量不多的协同攻击作战平台, 发射相对应的多枚导弹或子母弹, 逐一进行打击。 如果面对无人作战平台, 则需要权衡这种打击的交换比。 这是一种以多对多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协同目标的破网断链作战运用方法。 将各作战平台连为一体的网络是协同目标的中枢神经, 切断这个中枢神经就会将各个作战平台变成孤立之敌,如果是无人作战平台, 则会变成一盘散沙、 失去控制。 使用雾霾弹、 电磁脉冲弹、 网络进攻弹, 就可以斩断协同作战平台的中枢神经, 以便各个击破。 这是破敌阵型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协同目标的核心作战平台作战运用方法。 有人和无人作战平台的协同, 是未来作战平台协同作战的重要样式, 往往无人作战平台在前、 有人作战平台在后。 如果放过前边的无人作战平台, 直接攻击有人作战平台, 则无人作战平台将会失去控制、 丧失能力。 这是一种“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的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高速目标的点状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打击临近空间高超声速作战平台, 使用传统的反导作战方式, 利用引战配合毁伤或动能杀伤目标。 由于临近空间的特殊性, 实现这种打击手段难度极大, 代价也很大。
打击高速目标的面状攻击作战运用方法。 针对高速飞行作战平台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 通过一弹或多弹形成的爆破杀伤区, 对目标进行一次和二次损伤。 这是一种面杀伤的攻击方式。 可以利用多发导弹的组合和协同, 形成更大区域的杀伤区域, 这种杀伤就像在临近空间编织的一张杀伤网, 使高速作战平台不可逃逸、 自投罗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