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三差'概念:转变导弹作战理念以解决整体差距

理解'三差'概念:转变导弹作战理念以解决整体差距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整体差距, 除了补强短板之外, 发挥导弹的“长板效应”, 改变导弹的发射和作战流程, 压缩导弹作战的指挥层级, 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整体的差距, 除了技术性原因外, 更有作战观念落后的因素。解决整体差距, 重点是要转变导弹作战的理念和观念。

理解'三差'概念:转变导弹作战理念以解决整体差距

1.空间差

导弹作战的空间差是指攻防双方导弹作战体系的覆盖范围差。 广义上讲,导弹作战的空间差还包括弹目交会的空间精度差。

导弹作战的覆盖范围是指导弹作战体系的发现范围、 分类/识别范围、 定位/跟踪范围、 瞄准/指控范围、 打击范围和评估范围的交集。

导弹作战的空间差主要包括导弹作战体系的发现空间差、 分类/识别空间差、 定位/跟踪空间差、 瞄准/指控空间差、 打击空间差和评估空间差等。

夺取导弹作战的空间差就是形成己方能够打击敌方、 敌方不能够打击己方的导弹作战空间优势。 空间优势既体现在导弹射程的覆盖范围方面, 也体现在导弹的作战域方面。

创造、 捕捉和利用导弹作战的空间差, 是导弹作战重要的制胜机理, 是导弹作战第一个灵魂之所在。

在导弹攻防博弈对抗中, 如果一方在导弹打击的空间差上(导弹射程远、作战域新) 占优势, 但在发现空间差、 分类/识别空间差、 定位/跟踪空间差、瞄准/指控空间差和评估空间差上存在差距, 就会在导弹作战中产生发现难、识别难, 打得远、 看不远, 抓不住、 抗不了等突出问题, 成为导弹作战体系的突出短板, 造成导弹作战体系空间差的整体差距。

整体的差距, 除了技术水平、 体系能力的技术性原因外, 更有导弹作战体系发展和建设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 体系的主建由多个军种分别负责、 进攻性和防御性作战体系研用脱节的体制性因素。

解决整体差距, 除了补强短板之外, 发挥导弹的“长板效应”[4], 加强导弹作战体系的一体化论证、 建设和运用, 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2.时间差

导弹作战的时间差是指攻防双方导弹作战体系OODA 作战环的闭环时间差。 广义上讲, 导弹作战的时间差还包括导弹制导和引爆控制的时间精度差。

OODA 作战环的闭环时间是指导弹作战体系完成观察(Observe)、 调整(Orient)、 决策(Decide)、 行动(Act) 作战环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观察时间、 调整时间、 决策时间和行动时间的累加。 缩短闭环时间是观察、 调整、 决策、 行动时间的综合平衡, 不能顾此失彼, 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导弹作战的时间差是导弹作战体系的发现时间差、 分类/识别时间差、 定位/跟踪时间差、 瞄准/指控时间差、 打击时间差和评估时间差的累积。 同样,追求时间差也需要在上述各个时间差中寻求取得平衡和折中。

夺取导弹作战的时间差就是攻防双方在导弹作战体系对抗博弈中, 形成先敌毁伤作战目标的导弹作战时间优势。

创造、 捕捉和利用导弹作战的时间差, 是导弹作战重要的制胜机理, 是导弹作战第二个灵魂之所在。(www.xing528.com)

在导弹攻防博弈对抗中, 一方在导弹打击的时间差上(导弹飞行快) 占优势, 但在发现时间差、 分类/识别时间差、 定位/跟踪时间差、 瞄准/指控时间差和评估时间差上存在差距, 则会产生发现慢、 识别慢、 判断慢、 决策慢、准备慢、 评估慢, 成为己方导弹作战体系的突出短板, 造成己方导弹作战体系时间差的整体差距。

整体的差距, 除了技术基础、 体系能力、 训练水平、 实战经验的原因外,更有导弹作战体系建设各自为战、 指挥决策层级多、 保障体系复杂、 导弹作战链条长的体制性因素。

解决整体差距, 除了补强短板之外, 发挥导弹的“长板效应”, 改变导弹的发射和作战流程, 压缩导弹作战的指挥层级, 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3.能量差

导弹作战的能量是指保持和支撑导弹作战空间差和时间差的能力。 广义上讲, 导弹作战的能量差还包括导弹毁伤目标的威力差。

导弹作战的能量差是指攻防双方各自保持和支撑导弹作战空间差和时间差的能力差。 能量差比较的是攻防双方导弹作战的持续能力和潜力。

提高导弹作战的能量差需要在转变导弹研发上下功夫。 一是导弹的低成本、 小型化和高密度装填, 增强火力强度和密度; 二是导弹供应保障的市场化、 便捷化和标准化, 高效补充和恢复火力的消耗。

提高导弹作战的能量差需要在转变导弹作战理念上下功夫。 一是从毁瘫体系到破袭体系的转变。 把敌方的作战体系毁瘫, 固然能够取得显著的战果, 但付出的代价巨大。 通过精准打击敌方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目标, 造成体系破网断链和解构, 同样可以达到使敌方作战体系失效的目的, 实现事半功倍。 二是从击沉、 击落、 击毁目标到使目标失能的转变。 传统的导弹作战以击沉、 击落、 击毁目标为任务标的, 代价巨大, 仅击沉一艘防御能力完备的驱逐舰, 就需要使用反舰导弹数十枚。 如果导弹能够对目标的毁伤区域进行选择, 使目标的关键能力丧失, 其作战效果等同于击沉、 击落、 击毁目标, 如仅击毁导弹驱逐舰四面阵雷达, 就可以使其防空能力丧失, 导弹驱逐舰就要退出作战编队。

作战理念的转变, 前者需要精准地掌握敌方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 后者需要导弹目标选择能力的提升。

夺取导弹作战的能量差就是攻防双方在导弹作战体系对抗博弈中, 形成有效打击作战目标的导弹作战能量优势。

创造、 捕捉和利用导弹作战的能量差, 是导弹作战重要的制胜机理, 是导弹作战第三个灵魂之所在, 是确保导弹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导弹攻防对抗博弈中, 一方的导弹作战体系若存在实战能力弱、 导弹抗干扰能力不强、 导弹对打击目标的区域选择能力尚不具备、 作战体系对导弹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 导弹的成本过高等问题, 就会成为己方导弹作战体系能量的突出短板, 造成己方导弹作战体系能量差的整体差距。

整体的差距, 除了技术性原因外, 更有作战观念落后的因素。

解决整体差距, 重点是要转变导弹作战的理念和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