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南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个性教学实现

巴南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个性教学实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南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仅需要活动支撑,还需要依托学科教学实现活动课程化。巴南特色主题课程,一方面是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或材料,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支持。

巴南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个性教学实现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素养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等,是新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应运而生,以期实现课程育人。

一、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背景

(一)打破学科知识桎梏,回应跨学科学习要求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其明确提出在坚持“课程育人”目标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同年9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发布,国家要求通过参与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的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巴南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仅需要活动支撑,还需要依托学科教学实现活动课程化。因此,在规划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时,将充分挖掘巴南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科技工艺、民族精神地理资源等,以期突破单一的学科知识,充分整合物理数学美术、语文、历史、劳动等具体学科课程,形成系统科学的特色课程序列。

(二)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国家就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也进一步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看出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程、进教材就变得尤为重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劳动习惯,根植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力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巴南区在其历史沿革、社会文化和地区发展中,早已深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当前为彰显本区“宜学巴南,品质教育”的理念,将以巴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科技工艺等为基础,着力开发《文创巴渝》《科创巴渝》等各具特色的主题课程,以此完善巴南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地方特色文化与课程的融创奠定基础。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既是对地方课程序列的补充,也有意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示范,旨在更好地践行课程育人的使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学习发展等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巴南特色主题课程,一方面是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或材料,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支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需要、兴趣或特长,也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或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有意克服书本知识、课堂、教材等带来的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另一方面,协同师生共同解决社会新问题。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性,开发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就是想以此为媒介,打开学生的问题视角,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与研究。

二、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课程特性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将其定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别,主要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帮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促进自身经验增长和能力提升,培养优秀的实践品质。当然,实践能力不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或教材知识来获得,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自主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获得。因此,本课程设计了大量学习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发现式学习,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逐渐能在做中学,并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生活性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设计的生活性,体现在以学生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目的,强调课程是面向学生的,是面向学生生活的。从根本上来说它主要是为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作准备。因此,在选择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内容的时候,主要以生活性为原则,所选课程资源或学习材料都与巴南区历史、社会发展或未来发展相关,设计的三大特色主题课程都有着明确的育人指向。如《文创巴渝》重在促进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结,指向当下生活情境;《科创巴渝》重在密切学生与智能社会的关系,指向技术化的生活场景,以期增强学生的现实参与感、技术参与感、历史参与感等,打破传统课程与生活相脱离的局限性,使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实现巴渝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三)综合性

归属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的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力求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桎梏,打破学科中心、知识中心或课堂中心,主张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的理念,主要形成了一种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视域。因此,巴南特色课程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由《文创巴渝》《科创巴渝》等共同构成,实现了多门课程的综合;倡导主题化课程,即一类主题课程下包含多个活动主题,统整基础教育阶段形成不同的综合科目,如围绕《科创巴渝》这一主题课程就划分出穿枓式吊脚楼、智慧伙伴、逆风行驶等活动主题,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案,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语文、历史、数学、地理、物理、劳动、信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能力,具备空间立体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开发全脑思维,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掌握,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发展性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发展性,根本指向了课程始终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学生发展将成为检验本课程的核心标准。因此,课程在设计时有意为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空间,如在《文创巴渝》中每一个活动方案后附有学习单、活动设计单、学习评价表等,旨在让学生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每一个主题课程中弱化学科知识的传授,将其整合为活动内容,并补充大量扩展性学习资料。当然,所有活动方案、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筛选等,除了考量知识发展规律,充分考量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规律,始终将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把学生视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五)多样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多样性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民族文化共生共荣,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成。基于著名美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所构想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境,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基于本区独有的历史人文、民族精神、科技工艺等资源,在尊重和传承巴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多元文化课程,如在《文创巴渝》这一序列课程内,就具体开发了《家乡的茶》《巴文化物象研习》《中国古代智慧——榫卯》,聚焦了巴南的茶文化、巴文化、榫卯文化等,力求在展现巴南区多元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巴南、宣传巴南,保护这种文化多样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基本理念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劳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二)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形成完满的生活经历、社会经历、学习经历等,从而能有效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三)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强调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能自主设计、组织开展各种相关的学习拓展活动,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

(四)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同时辅以量化评价,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过程性监测数据。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性评价,有效收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过程性数据。

四、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强化育人目标,提高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科学性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学生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有效落实课程育人要求。一方面,应依据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要求,以具体化、系统化的形式构建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序列,同时注重课程系统构成要素,包括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思考,将育人理念渗透于整个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身份,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课程为学生生活作准备的特性。

(二)发挥集体智慧,构建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开发团队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应集区域力量,共建一个专业化的课程开发团队。一是关照多主体诉求,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出发,重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的课程需要,确保课程的合需性;二是力邀专家学者进行课程开发指导,从而获得专业的课程咨询服务,确保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等;三是纳入教育行政管理团队,确保课程的合法性,以及整个课程系统的秩序化运行,力求建立起一个专业化、多元化的课程开发团队。

(三)挖掘巴南特色,以因地制宜的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古老而又美丽的巴南,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工艺智慧。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科技工艺令人敬佩,许多革命人物流传史册。因此,课程立足巴南,让学生从关注巴南革命文化、科技工艺、民族精神等开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调查探究、文化浸润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巴南文化、巴南精神、巴南未来,不断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到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活动中去,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起点和终点,课程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发展。

(五)指向过程性监测,构建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应尽快建立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本勾勒了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评价体系要求,即聚焦发展性、过程性,坚决摒弃“唯分数”“唯等级”,不给学生贴标签,不把学生分三六九等,重点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总结等功能;丰富课程评价主体,让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参与评价;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指标,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情感和价值观等;主推混合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交叉使用各类评价方法,包括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师生互评、档案袋评价等,充分体现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评价体系的多元性。

五、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设计思路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巴南地区特有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一门面向全体学生,融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心理健康、民族传统、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内的、多学科知识交融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综合性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学习等方式展开,淡化教师的单向度授受,重视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收集信息、学会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个人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据此,形成了以下的课程设计思路。

(一)基于学生发展规律分学段规划课程框架

参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学习特征等,本课程分设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并按照两个学段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分别制订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编制课程评价方案,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

(二)依从四个维度制订课程目标(www.xing528.com)

本课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设置目的制订出总目标,重点指向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根据课程总目标,围绕四个维度设置学段具体目标;明确每一类课程活动的活动目标,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三)根据课程目标筛选课程内容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规划了《文创巴渝》《科创巴渝》等主题课程,力求体现巴南区域发展特色和巴南精神,确定了七条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生活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选取学生现实生活所需、对未来发展有益的资源进行加工与改造,突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将各项技能学习的范围由学生自身逐步扩大到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

整合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强调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在保持基础性、通用性和渐进性的基础上,淡化学科界限,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通过手脑结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系统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和学习发展规律,课程内容的精细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技能逐步提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多样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内容重在体现巴南地方特色,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能力水平,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内容体现与时俱进,在习得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的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活动效能。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两部分,基础性内容是学生生活必须掌握的内容,拓展性内容是为部分学生提升能力而提供的学习内容,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选择实施。

实践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不仅来源于生活,还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进行实际应用。课程内容兼顾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并以技能学习为主,坚持知识讲解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整合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内容组织,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连续性原则: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内容设计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此原则促使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的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六、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意义

(一)补充地方和学校课程系统,实现课程多样化

长期以来,学校主要遵守“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在经济、地域、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不足以满足地方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二)增强主体课程参与意识,促进教育民主化

在我国受科层化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常常漠视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如今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成熟,国家为地方、为学校、为教师赋权增能,激发了不同主体的课程参与意识和能力。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开发不仅以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更强调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激发不同课程主体的参与热情,使教师正视个人课程领导地位,以期能促进国家、学校、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课程交流与互动,促进教育民主化目标的实现。

(三)推动素质化教育改革,促进课程领域内涵式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高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那些低分或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唯分数”现象已然深重。巴南教育力求走出此困境,所开发的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旨在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习材料,以期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力求打破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学轻课程、重教材轻学生等现象,突出课程育人的思想。此外,促进传统课程系统的结构化改革,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突出活动指向,强调学生的课程体验,具体勾勒了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活动范畴

(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保护文化多样性

近年来,国家下发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提出,学生应“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当前更应注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解读民族文化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基于文化角度、表现方式、文化内涵的多种理解路径,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滋润学生的心灵生活,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五)促进学生自我价值体认,密切个人与社会联系

巴南特色主题课程以巴南地区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体验,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课程设计,利用游览参观、学习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激发中小学生了解巴南、热爱巴南的热情。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获得体验式教育和浸润式成长。

七、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

加强调研,了解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1.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开展对巴南特色主题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按照课程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

2.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教研活动,及时分析、解决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加强体系支持建设与保障

1.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优质网络资源,遴选相关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充实资源内容,为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资源包,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

2.硬件支持与多组织机构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要为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在巴南特色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基地,加强与校外组织机构的联系,强化资源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和硬件资源的共享,为学校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实践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3.合理规划,加强经费保障

确保开展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所需经费,以支持巴南特色主题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基地建设、专题研究等。

4.建立安全预案,加强安全保障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设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订安全守则,落实安全措施。

(三)考核与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明确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教师考核要求和办法,科学合理地计算教师工作量,将指导学生开展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2.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

将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实施情况,包括课程开设情况及实施效果,纳入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建立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反馈、改进机制,要将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

3.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等,开展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的优秀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将巴南特色主题课程探索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持续性从事巴南特色主题课程研究和实践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