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为实施有效教学服务的,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是多层次的,不仅要学会认知,而且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愉快地生存。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多组合、多优化的特点。
1.“三体”模式目标
建构“三体”教学模式,要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第一,导向性。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第二,动力性。激发兴趣、唤醒内驱力。
第三,问题性。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
第四,选择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五,开放性。模式不是死的教条,不是教学的固化程序。
2.“三体”教学模式机理
“三体”教学模式是三种基本模式——主体模式、整体模式、群体模式有机整合形成的系统模式体系,强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效评价。
图3.4
课堂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求真、崇善、立美的和谐统一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我们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
图3.5
对于任何教学模式,环节①②⑤是基本相同的,③④一般是不同的。正是这个不相同才形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才为新模式的创立在理论上提供了依据,在实际操作上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创造出有特色的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达到完整有序、和谐统一。
创设物理情景,就是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兴趣和注意。“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动机表现在学习上是自觉性、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指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学习对象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具有指向性,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兴奋剂;“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它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表现出心理过程的指向和集中于对象的程度,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集中性能够提高认识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效率,是保证人们完成各种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
3.模式意义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传播、发展、反馈、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应该从中得到益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诸多特点体现最集中的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核心有三个层次,即“明确意义,增强兴趣”“逐步深化,周期跃迁”“掌握结构,发展能力”。“明确意义,增强兴趣”层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源泉;“逐步深入,周期跃迁”层次是学习知识的关键,也是方法,它是知识、方法、思想、品质等发展规律的反映;“掌握结构,发展能力”层次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自主建构认知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疑(感知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产生疑问,发现或提出问题。
思(提取信息)——教师展示目标,学生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自由联想、发散思维。
做(互动探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做中学、学中做,边想边做。
评(内化迁移)——师生共同制订评价标准,自评、他评、互评,自主建构认知。(www.xing528.com)
创(应用创新)——教师引导小结归纳,使知识结构化,完善知识体系。
“疑——思——做——评——创”程序具有弹性组合结构,依实际情况可以灵活调整,灵活运用,有机组合。
图3.6
4.“三体”教学基本模式体系
“三体”教学模式系统,着眼于以学论教,以学设教,学教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类型有三种,即自学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除此之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也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从课堂学习类型或方式进行分类,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弊端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基本模式,见以下图3.7示:
图3.7
子模式群基本教学过程:
综合讲授模式:启发——讲授——运用——综合——评价
自学发现模式:问题——自学——发现——解疑——评价
问题探究模式:问题——尝试——探究——交流——评价
实践操作模式:问题——设计——操作——探究——总结
小组讨论模式:诱导——学习——互动——探究——评价
主体模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
整体模式:整体结构——部分研究——形成系统——整体结构——系统评价
群体模式: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系统归纳
由基本模式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交叉子模式,如:
主体——接受模式 主体——自学模式 主体——探究模式
整体——接受模式 整体——自学模式 整体——探究模式
群体——接受模式 群体——自学模式 群体——探究模式
总之,模式不是僵化的程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操作意义。构建有效教学的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大力提倡有模式,但不唯模式的理念。有效建模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遵循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