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高一新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还是有的,有人对高一新生入学后做过民意调查,40%以上的学生将物理列为(或并列为)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仅有兴趣还不行,兴趣往往是不太稳定的,还应使他们感到对物理学的需要,才能产生比较强烈、持久的动机。因此,教师应重视新生的第一节物理课,结合绪论教学,使他们感到学习物理有利于自身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剑桥大学曾经对各院系学生在少年时代的智商做过调查和统计,其结论是物理学和哲学院系的学生平均智商最高。这一结论可充分激发学生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欲望。并且,学好物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组合音响、视唱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都直接或间接地要用到物理知识;
二是从升学深造的角度看,理工类的250多个专业,物理科作为重要的相关科的专业有200多个,物理科的成绩在高考中具有的选拔功能将随着新高考改革和高校自主招生而显得尤其重要。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平稳过渡,降低台阶
十五、十六岁的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意志薄弱,学习缺乏韧劲,更谈不上百折不挠。如果进入正规的新课学习时,没有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望而止步,对物理产生一种“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因此,在高一年级的新课教学中,就应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
1.刚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
2.对教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板演,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函数知识(如反三角函数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www.xing528.com)
3.例题、作业和测试题开始学习时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严格控制95分以上和60分以下的学生比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
4.对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5.对学生想当然的错误经验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会重复发生)。
6.观察积累教学素材。从体育运动、娱乐活动以及科技电影、电视中积累正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事例,以达到上课时能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从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来看,分数上的差别尽管不大(80%以上的学生分数分布在70~95分之间),然而他们一旦开始学习高中物理,能力的差异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由于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面向全体学生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上,这样,必然会使一些在物理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辅导过程中,注意发现物理思维较好的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特点、性格特点,告诉他们如何扬长避短,以利于成才。
一个班学生的物理成绩的好坏,还与该班是否有物理学科带头人有关。一是物理尖子学生的出现,可以证明物理不是不能学好,从而消除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心理,给他们坚定了信心、树立了榜样。二是这些物理尖子学生还可以充当小老师。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在请教老师时,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即使他们没听懂,有时也不敢再问。而在向同学请教时,他们是处于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相互帮助和交流,同时也融洽了同学的友谊。三是物理尖子学生的出现,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感受,要重视从高一第二学期起(这个时候最适当)就适当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第一种方式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凡是与物理学有关的科技节目,如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可以边看边给学生做相关的讲解,如反冲运动的运用、多级火箭的工作原理、超重与失重、卫星升空后自西向东偏转的节能原理、同步通讯卫星的轨道等等。学生看后,感觉到物理学中这些抽象的原理是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可敬又可亲的,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第二种方式就是举办课外讲座和物理知识智力竞赛。在讲座中适当拓宽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联系高科技,增加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有利于启发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容。组织物理知识智力竞赛,既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临场应变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