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改进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均以课程标准作为衡量的准则。具体来说,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实施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教学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并指向学生学习的结果。
要准确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须明确如下两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新课程观下的一种有效教学理念,一种有效教学的价值追求(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按图索骥,而是倡导教学创新。
有效的课程与教学三部曲:依法实施、科学实施、有效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当前各个学校和教师普遍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如何有效?怎样高效?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课程实施或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一切游离于课程标准之外的教学都是低效、无效或徒劳的。其次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应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的基本认识,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都应当回归教学本位,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守教学的基本规律。再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我们的物理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课程实施或教学中具有律法意识,落实课程标准;具有规范意识,遵循教学规律;具有高效意识,减负提质。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的做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
图1.3
基于标准教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价值地位看,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法规性(www.xing528.com)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的教育法规,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根本大法”。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本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物理教师的教学必然要转向基于课程标准。
2.从自身功能看,体现教学核心的规范性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学得好吗”等问题是教学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来源于教材,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经验,而是来源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因此,它要求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即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3.从教学实践看,体现“轻负高质”的迫切性
当前,相当多的教师在备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而他们所信奉的知识或者经验往往是从解题过程中形成的。而学生所做的日常练习、教辅资料、测验等由于缺少监督机构,超标现象则更加严重,在内容上往往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在学习要求上超出难度要求,这就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往往脱离课程标准,无原则地拓展和加深了课堂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加时加量加班加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所以,基于标准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它引导教师自觉依据标准教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的确定基于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业评价两个维度上,它是控制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因素,使“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从教学本质看,体现教学的创新性
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的创造创新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怎么教?学生学得好吗?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这三个核心问题是在教师的教学创新下实现的,教学创新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创新,要求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寻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