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纵观教师教学实践层面,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学得好吗”等教学问题的处理仍主要基于教材、教学经验,课程标准尚未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决策依据。针对教师教学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课程标准成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使教育教学回归本位。
从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和实践来看,目前中学课程教学存在三种取向,如图1.2所示:
图1.2(www.xing528.com)
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学,教师凭借自身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学生学得好吗”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的关注视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拥有的经验主宰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结果。仅以“我以为”的个性反应为依据,是一种经验取向的价值观。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在课程实施中的“课程”几乎等于教科书,教师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教科书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教师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学生在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中,成为了一个被不断灌输的容器。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和途径。首先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教师“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