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教学基本原则:提升物理课程学习效率的关键

物理教学基本原则:提升物理课程学习效率的关键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中学物理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重要的课程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只有进行了物理学

物理教学基本原则:提升物理课程学习效率的关键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来源于人们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它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原理。教学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相关学科的发展,随着新的教学规律的揭示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原则也在不断发展、改进并日趋完善。

由于物理学科的内在规律,要求物理教学过程除了遵循一般教学论中带有普遍性的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守其特有的教学规律和原则。物理教学原则是结合物理学与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在分析和研究物理教学过程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的。物理教学过程应遵照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其各个环节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求教师必须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物理基础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教学思想性是指物理教学要发挥物理教学在观念、情感、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态度与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性既取决于科学性,又是对科学性的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教学的科学性越强,其思想性也就越突出。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力求体现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既要防止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又要反对脱离课程教学内容,把思想教育变成空洞说教的做法。

2.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指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才能得到科学的安排,才能尽量避免无效劳动,少走弯路;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和潜能才能获得和谐的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物理知识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与强烈的兴奋情绪交织在一起而获得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知识是最具价值的活的知识,它更不易被遗忘。因此,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教与学相结合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不成熟、半独立逐步走向成熟和独立。

3.突出学科特点与注重观察实验的原则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首先要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建立相关的感性认识,而实现这种认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观察和实验,这也是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观察实验的重要依据。

突出观察实验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物理的环境,使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这一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次,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突出观察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这一点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三,实验既是物理学的基础,又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第四,从一定意义讲,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的事实材料,要成功进行物理实验,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五,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并不是仅仅简单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验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和物理理论的指导,也只有在积极的思维参与和正确理论指导下,实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实验。这就提醒我们,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绝不能轻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教育的原则

物理学在其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与具体物理知识相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它们具有更基本的基础性和更普遍的适应性,对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教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不够的,完整的物理教学必须包括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教育。

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物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是基础。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物理事实材料的感性认识阶段,不可能达到对物理学的真正认识。因为对于感觉到的物理事实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它;只有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理解了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例如,只有观察和实验,人们不可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才可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等。要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真正地深刻理解,就必须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物理学思想,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物理学内容的角度分析,物理学内容至少包括用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图示等多种方式表示的物理知识以及蕴含在知识中的物理学思想方法。物理知识是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物理学思想方法是产生和形成物理知识的源泉,二者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对物理学乃至全部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www.xing528.com)

就中学物理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重要的课程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上述课程目标的实现及课程内容的实施都和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密切相关。只有把物理学思想方法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实施教学,学生才可能学到有血有肉的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可见,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只有进行了物理学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才可能完成中学物理的教学任务。

5.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不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包含的一般要素,而且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用较大篇幅对科学探究的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由这些不难看出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地位。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首先,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其次,由于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其特长、潜能和创造性,从这一点看,科学探究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三,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实践中能使学生获得多种体验,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可见,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之,科学探究不仅仅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对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原则的主要原因。

6.贴近学生生活与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物理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有极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接触到物理问题,且有大量的物理问题不仅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例如,为什么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为什么铁路的弯道外轨要高于内轨,为什么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下来……面对上述问题学生必然想解开疑团,求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如果在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开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疑问,那么,随着学生疑团的解开,不但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有用之处,体会到物理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的神秘感,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搞好物理教学,一定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与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7.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多以抽象的形式表述,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和知识本身的质量来看,事实与抽象概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异性也是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好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形象性是为了保证中学生对事实和现象的认识,它意味着整体的感性体验。而抽象性保证了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掌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越丰富、越深刻,形成概念就越正确、越牢固。但教学过程的形象性,并不是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过多地展示教学手段和材料,因为这样做会摆出大量的事实,而许多不同本质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出现,只会给学生增加概括与抽象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形象直观方法要运用得当,不能过度。教学的形象直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判断、分析、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认识。这个过程表明:物理教学中,形象直观性是形成抽象的条件,且同时包含在抽象之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表现在学生能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也能给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找出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表现与现象。

8.全面提高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出发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对于班级授课制,教师教学时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并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也要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认真做好学生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积极、主动、有效、和谐地发展。

物理课程教学原则经过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体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随着物理教学规律的进一步揭示,物理课程教学原则系统将进一步被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