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过去的课堂中,虽然也有合作,但那只是浅层次的讨论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它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严格的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只有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合作、又体现了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更是一种国家和社会所共同倡导的时代精神。
(二)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过去的课堂,多数情况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学生发言也是学生站起来一个一个讲,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学习好的同学讲得多,因为“学困生”多数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发言的被动局面。而合作学习就有效地打破了这种局面,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到其中,还必须按照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得到本组同学的补充认可后,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交流,因为有分工、有责任,大家都必须发言。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www.xing528.com)
和过去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必须自己先讲出来,再得到别人的纠正。因此,学生都得动脑筋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如果长期坚持,有效运用,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方式也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而不断深化,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也从老师提出、学生提出到多种形式的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能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多样化学习形式的结合。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在合作讨论中,老师已不再限定学生讨论的答案统一在老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讨论结果也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却是精彩独到的、受学生欢迎的,是超越老师和挑战教材的。值得惊喜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有很多过去曾是一言不发的同学,很多时候也能表达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奇特的想法,博得师生的刮目相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