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目标
教师应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这些都是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字、词、句的翻译,了解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它的字词含义、语法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学生平时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没有文言语言的环境与氛围,往往对文言语言感到遥远而又陌生,容易产生难懂、畏难的想法与情绪。
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教学生越过这个障碍,教会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对一些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则应该在解读文章时有所涉及,以便使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可以举一反三,扫除语言障碍。如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现象、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句式变换的现象等,如果教师平时把这些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讲清楚,学生便可以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言语汇。在设定这一目标时,不应过深过难,不应对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即可,主要目的仍是帮助他们读懂文章的内容。
2.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语感
学习语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目标之一,文言语言是祖国语言之一,因此,学习文言文也是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我们必须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文言作品,其突出特点是文字简练、表达准确、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
文言文教学,除了掌握字、词、句的翻译,培养语感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文言文大都有深刻的思想意蕴,表现了古人高雅的志趣爱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陋室铭》所体现的居陋室而追求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境界;《爱莲说》所体现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追求;《出师表》所表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岳阳楼记》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记承天寺夜游》所体现的积极乐观的旷达胸襟等,这些无一不是“育人”的好素材。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应当深入挖掘文中潜在的思想内涵,使其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文言文所蕴含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文言文所体现的美好的人格能陶冶人的情操。
4.学习古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值得我们记诵吟咏,文章的写法也应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如《与朱元思书》中对山的描写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等主观感受,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使静态的“山”具有了活力,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作为知识要点列入教学目标,并详细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咀嚼吸收,以便帮助学生鉴赏其他类似的文章,同时在写作时学以致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开头先叙事,接着写景,抓住“迁客骚人”对晴天、阴天的不同景色而产生的不同感情来发表议论,借“古仁人之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风格独特,千古传诵。学习这类文章,感受文章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妙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力争通过有限的几十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人文思想提升、写作技巧提高等各个方面有所收益,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传承下去。
(二)激情导入
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在于上课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导入,可借助动情朗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可用多媒体资料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结合生活现象进行设计,或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导语,或用提问、悬念等方法设疑导入,或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或抓住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某句佳句等作为切入口,采用相应的导入法。
(三)简析梳理
教师通过疏导,让学生在朗读、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重要词句、思想内容的理解。析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子,了解文章大意;二是厘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在初中阶段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就没有必要一味地串讲下去了。因为这样做,不仅学生活动少,不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轻视了语文能力的素养,使学生只知死记硬背文言知识,在自读时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授之以渔”,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加以归纳,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教师要围绕训练重点展开教学,加强引导,这样做,可以讲深、讲透重难点知识,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则简单处理,避免重复性劳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在讲析的过程中,对古今异义词、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通假字、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讲解。教师要善于点拨,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记忆。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语和句子的习惯,从而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库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一些优秀古诗文的名言警句,有生命力的成语、俗语、典故等,要做到不但会说,而且要学以致用。很多文化名人,他们之所以被人们尊重和佩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知识的大量积累,再加上自己的善于思考,才使得他们成为名人大家。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知识是要不断积累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厚积薄发,就会产生力量,而靠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有永恒的魅力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文章内容,要引导学生具体的感知文章,厘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要简明恰当,不枝不蔓,切忌笼统不实或面面俱到。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以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为行文线索,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烦扰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样引导,思路清晰,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根据古人行文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古人在语言上追求形式的工整,由此我们可推知某些词语的意思。如《马说》中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前两个“之”都是代词它,指马;而第三个“之”则为助词,不译,只是为了补充音节,此处,作者为了构成和前两句相同的句式,以求节奏上的音律美,由此推知,之的作用是补充音节。
3.根据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古汉语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古汉语像现代汉语一样,也有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也有动词和动词短语,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这就提示我们可根据词语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来理解活用现象。如“心乐之”中的“乐”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且带有宾语,所以此处的“乐”形容词活用动词。同样,对文言句式和文章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就能收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非常有帮助,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做法予以肯定,并不断地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自己在讲完课后找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得到完善,教师的教学反思被公认为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有的教师虽然工作了多年,但和刚参加工作时变化差别不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要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学困惑”及时进行反思。
教师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很难做到每节课都能上得完美无缺,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案例,都经常会出现一些环节上的漏洞和不足,对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而言,课堂上出现不足则更是常有的现象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上课时,每节课都有录音资料,上完课后就自己听自己的课,然后自我琢磨,自我反思,寻找授课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改正。我们虽然做不到像大师一样每节课都要精雕细琢,但也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反思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的程度,导入语是否在上课之初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诵读指导是否到位,行文思路梳理的是否清晰,学生的感悟是否得到了提升,环节是否紧凑等。这样不断地进行反思,教学失误和不足就会越来越少,课堂教学水平就会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日益提高。
【注释】
[1]刘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散文文体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36—38.
[2]阎梦颖.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外国诗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3]鲍萍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戏剧文本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4]王珍.初中文言文课后习题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