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思想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讲授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自己的独白,因此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控制,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它的主要缺点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就少,难以恰如其分地调节教学进程;又因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再者由于主要是教师讲授,如果教师忽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形成“满堂灌”,成为“注入式”。但是,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成为启发式教学。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疑问法、析疑法等。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总的教学目标。要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启发性,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有的在阅读前提问,有的在阅读中提问,有的在阅读后提问。
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首先是通过评价要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回答一般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语言表达也多是由含混到确切,由模糊到清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近本质,并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教师要有民主态度。评价学生的答案要用商讨的语气,学生如有不同的意见要允许保留;还可让别的同学参与评价,并择善而从。教师采纳了哪个学生的意见,就是对哪个学生的一次鼓励。最后,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只要学生答对了一部分,就要加以肯定;即使完全答错了,也只能进行中肯的分析和有效地引导,而不能讽刺挖苦。总之,要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并受到激励。
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有关课文主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首先要对提出者加以表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可能把问题叙述清楚。因为准确地叙述展开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了这些过程,距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一般的提问都要首先面向全体,以引起大家的思想感情活动,经过适当的思考后再由个别学生回答,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别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教师提问学生和学生提问教师,应该有同等的权利。
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平庸的提问引起学生有口无心地随答;高深莫测的提问使学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够牵动学生的神经、能够激起学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问,才具有魅力。一连串具有思考价值和激发力量的紧密相连的问题,可以勾勒出一堂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不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涌起感情的浪潮。
(三)讨论法(www.xing528.com)
又称议论法、辩证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三点。
第一,明确目的。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讨论的问题要集中,要既有思考价值而又与现实生活有较密切的关系。引导讨论的形式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可以用整个课时,也可以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点拨。点,就是点明分歧的实质和焦点,使不同的意见和对立的意见明朗化,讨论步步深入。拨,就是调整方向,避开岔道,放过枝节,使讨论始终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要根据主要问题辩明的程度,及时决定讨论的结束或延续。最后评价讨论结果也要集中在主要问题上。
第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讨论成败的关键。北京市特级教师宁鸿彬用三不迷信和三个允许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不迷信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个允许是:允许有错误、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教师要有民主态度。在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参加者。对争论中的问题,要让各方充分发表意见,不能生硬地下结论。学生的意见如有错误要正确引导,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发现自己有错误或疏漏,要勇于承认和改正。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意见要充分肯定,对有创见的看法要充分尊重。
运用讨论法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开放期,表现在课堂上勇于发言,不怕失误,教师要在内容和技巧方面引导他们向高层次发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这种心理发展的特点,要在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上来组织发言和讨论。
讨论中要通过学生发言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来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如:沉默是思考,缄默是不愿发言,声音小是胆怯,速度快是紧张,语言不简练是思考不成熟,声音平淡是积极性不高,看着老师是试探,环顾同学是寻求支持,态度平静是胸有成竹,言辞激烈是有论敌等。
(四)练习法
又称巩固法,总结法,复习法,智力竞赛法等。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熟练技巧。练习运用了“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使学生在口、耳、手、脑的有规律运动中强化训练效果。练习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但并不排除必要的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
练习法的一般程序为:①教师设计练习题,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和方法;②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③通过答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馈信息;④调节和校正练习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⑤检测评定练习成绩,强化练习效果。而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做到:①体现科学目的;②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体系;③立足于教材而又有综合性和灵活性;④具有创造性和迁移性。
练习法的主要方式有朗读、背诵、默写、填空、答题、智力竞赛、填表、制图、写短文等。篇章教学的检测阶段、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单元复习和学期复习,都经常采用练习法。
在各种练习方式中,智力竞赛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够创设一种良好的智力发展背景,即在探索中克服困难发现新知的竞争气氛。这种背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各种活动都处于最佳状态。实验证明处于竞争状态中,人的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强度和灵敏度都高出平时许多倍。就长远意义来讲,智力竞赛也适宜于培养学生竞争和开拓前进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