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事物的意义亦即价值源于它的社会功能以及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而其功能及作用又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样的提醒,当然是希望本书的学习者在认识语文新课程的意义时,必须始终坚持语文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观。
语文新课程的社会功能是由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因为是工具性的课程,所以它具有言语教养的功能。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去获得对母语的认识,以及掌握母语工具。因为是人文性的课程,所以它又具有精神陶冶的功能。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不断地从语言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获得教益,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所以,语文新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3]
语文素养是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及实践从而在语文方面形成的修养。它既包含可以从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包含与语文的内涵相关的心理特质。语文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新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文新课程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从而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学生要想掌握人类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系统的知识,即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认识,首先就得掌握好“语言”这种工具。因为,人类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系统的知识,主要就是通过语言这个中介去加以物化并表现的。在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的教材中,除了一些学科必需的图形、线条、字母、数字等等之外,绝大部分的表意符号都是最基本的文字。甚至上述非文字的表达符号也常常需要文字去加以解释。即使到了多媒体时代,语言文字也仍然是教材的最基本符号。(www.xing528.com)
因此,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教材,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学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其基本媒介也是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除了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演示等作为辅助手段外,最基本的,还是通过师生双方的有声言语即听说交流去实现的。倘若学生对口头语言的感悟和表达水平有限,那么也会对他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根据专家的解释,“语文素养”包括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由此看来,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特殊任务的语文新课程必然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语文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一方面能够掌握受用于生活广域的语言工具,另一方面也能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文陶冶,有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校语文新课程中奠定的基础,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毕竟,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校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又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企及的。这些重要的前提都表明中学语文新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具有的基础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