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妇女福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妇女福利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劳动领域,动员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与男性同台竞争,即使在重体力和重工业领域,妇女也与男性担当同样多的重任,包括劳动强度。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加强了劳动保护立法,逐步纠正了改革开放前妇女福利政策的偏颇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妇女福利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在妇女福利事业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中国妇女福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中国前期妇女福利政策的偏颇[7]

新中国前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并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妇女的后顾之忧(如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妇女福利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实现经济独立,促进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的重要指标。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随着社会劳动力需求和革命热情的继续高涨,全面消除男女之间平等的差别甚至差异以求男女平等的呼声渐高,最终导致男女平等的异化。

在劳动领域,动员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与男性同台竞争,即使在重体力和重工业领域,妇女也与男性担当同样多的重任,包括劳动强度。有些女性为了张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不顾生理极限,在建筑、钢铁等行业,比男性干更多的体力活。

生活领域,倡导女性应与男性扮演同样的社会角色,女性也认同男女应采取一样的行为方式,出现了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的潮流。

在制度文化上,国家通过制度建设和主流话语干预,力图构建男女平等的新型性别关系,消除旧有文化意识形态,铲除旧有性别文化制度,实现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成功干预。在具体路径上,国家推动妇女从家庭走向公共领域,妇女通过参与社会生产获得经济独立,赋予她们在政治上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文化教育上的平等教育和培训机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结果上的平等,在抹杀性别差异的男性标准下,妇女以挑战生理极限为代价,获得一定认同却未获得自我独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男女平等的异化。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妇女福利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加强了劳动保护立法,逐步纠正了改革开放前妇女福利政策的偏颇问题。通过生育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在保护妇女就业权益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目前我国妇女福利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在妇女福利事业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www.xing528.com)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的中期评估报告,2005年,全国共有女干部1500多万人,占干部总数的38.5%,其中,省(部)级以上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10.3%,厅(局)级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12.9%,县(处)级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17.2%。妇女参与基层社区管理的比例有升有降,农村女性参政比例仍然偏低。2005年,全国居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为53.1%,高于男性。2005年,全国村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为16.7%,参政比例远远低于男性,也远远低于城镇女性,与农村人口的性别结构不协调。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快速增长,女性感染比例上升。据卫生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累计艾滋病感染例数为144089例,其中,女性39838例,占27.6%,比2000年提高11.3个百分点;2005年,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为9861例。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胎儿容易遭到人流。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仍高于城镇。

妇女被拐卖的现象时有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