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圈地运动时期,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部分劳动力不能为新兴工业所吸纳,衍生的流民问题威胁着英国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发展起来了,它较早地结束了四分五裂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这就在客观上为近代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和贸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的高额利润促使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掀起了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圈地运动,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将土地用来养羊。当时,由于圈地而发展起来的纺织业和其他工业并不足以吸收那样多的劳动力。此外,价格革命造成的雇佣劳动者的贫困化、人口膨胀、解散修道院、取消封建家臣和遣返退伍士兵等因素也加剧了流民问题。大量的流民大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英国政府对待流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在初期以惩罚为主、救济为辅,且惩罚极为严酷,流浪者常常被处死,亨利八世就下令绞死7.2万人[2]。单纯的严刑不仅不能减少流浪者的规模,而且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反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结果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人们贫困不只是由自身懒惰或自然灾害引起。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优胜劣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往往是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贫困问题也绝不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能完全达到的。经过几十年的讨论,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经过了200多年的实践和修正,英国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至此,英国才真正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救助制度。
工人运动对德国社会保障立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工人运动,铁血宰相俾斯麦就不可能提出社会保险立法。在德国,产业工人由1852年的199万人发展到1894年的613万人。1872年,德国鲁尔矿区工人进行了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提高工资的罢工。同年,在柏林、莱比锡、纽伦堡等地也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罢工。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875年改称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尽管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人阶级政党还不够成熟,但在领导两国工人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74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议会选举中仅得到35.5万张选票,在1877年的议会选举中得到49.3万张选票。1878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帝国议会中仅有9个席位,到1890年增至35个。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迫使德国政府正视社会问题,建立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自己的统治。(www.xing528.com)
美国也是在经济大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才制定社会保障法。美国人深受多种观念的影响:一是杰斐逊的“管得最少的政府最好”的观念;二是放任主义,认为政府的职能就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公共哲学,它限制政府社会福利项目的发展,因为害怕破坏社会进步赖以存在的“适者生存”的机制;四是美国人传统的个人主义哲学,它对个人努力及个人成功坚信不疑,而对联邦政府的介入与干涉持怀疑态度。国家干预主义思想的社会保障迟迟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尽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却明显落后于欧洲的英、德、法、俄等国,甚至也赶不上美洲的乌拉圭和智利。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1933年,总共有1.2亿人的美国却有4000万人失业。如果美国当时没有采取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美国的社会必然陷入非常混乱的状态。大危机使广大的劳动人民陷入赤贫状态,从而使美国的阶级矛盾尖锐化。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政府不得不在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