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解析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牵涉到千家万户,因此,其经营状况不仅影响到银行,而且影响到企业与存款人的利益。商业银行的倒闭将危及社会公众,容易导致金融风暴乃至社会动荡,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而流动性危机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商业银行必须从实际出发,统一协调,寻求三大原则的最佳组合。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解析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同时又能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的需要,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即商业银行资产免遭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在其业务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贷双方在产生借贷行为后,借款方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方本息而使贷款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存在非常广泛,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都有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其中以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最大。近年来,世界性的银行呆账、坏账问题就反映出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影响的严重性。

(2)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上利率变动引起资产价格变动或商业银行业务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3)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对于既有本币资产又有外币资产的商业银行来说,汇率风险是无处不在的。

(4)内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而造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牵涉到千家万户,因此,其经营状况不仅影响到银行,而且影响到企业与存款人的利益。商业银行的倒闭将危及社会公众,容易导致金融风暴乃至社会动荡,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www.xing528.com)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商业银行之所以要坚持流动性原则,主要是因为一旦商业银行不能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客户贷款需求以及商业银行本身需求时,便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而流动性危机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因此,为了保持资产良好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它是完全流动性资产,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支付需要;第二道防线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流动性极强的存款或债权,如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的款项等,这些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调度支配的财产;第三道防线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如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在市场上一般能够迅速出售、贴现或立即收回。通常,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是商业银行的一级准备,第三道防线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

3.效益性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讲究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目标和总目标。较高的经济效益就意味着较多的留存盈余,从而为商业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开拓业务提供了资金保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个银行家都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切实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逐渐走向全能化,进入现代商业银行阶段。现代商业银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它们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公众信誉和自身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其实,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使商业银行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较好的社会效益又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今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讲究效益性,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何处理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经常性问题。一般来说,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保障,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前提,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必须从实际出发,统一协调,寻求三大原则的最佳组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