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管理是我国外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性内容,外汇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诞生之后,几经变迁,先后经历过频繁调整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年)、基本保持固定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年)、钉住一篮子货币(1973—1980年)、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5年)、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年)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2005年)。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津公布人民币汇率。随后,上海、广州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篮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起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1美元折合5.22元人民币。
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自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1993年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2005年7月)
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我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至今)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元的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汇率制度的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二)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特点
1.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
根据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确定的汇率与当前的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水平、国内货币政策、资本的输出与输入等经济状况密切相连,经济的变化情况会通过外汇供求的变化作用到外汇汇率上。
2.有管理的汇率
我国的外汇市场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用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市场的缺陷加以弥补,因而必须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监管,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实施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
3.浮动的汇率
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一种具有适度弹性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由做市商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4.参考一篮子货币
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和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对外经贸活动中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个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制度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率。
拓展阅读3-5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2005—2019年
自2005年放弃固定汇率制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持续的渐进式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有弹性,但仍处于央行的审慎管理下。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以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放弃固定汇率制,但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相对稳定(2005年7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正在“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央行对于一篮子参照货币并没有具体说明,宣布的制度依然是与美元汇率紧密挂钩的。具体而言,在交易日开始前宣布的每日汇率(中间价汇率)将作为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区间的中间值。
第二阶段:尝试增加弹性和市场波动,紧接着是有管理的贬值(2015年8月—2016年12月)。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改变了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报价机制,旨在提高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作用。在新机制下,银行被要求提交报价,报价需要将前一日收盘价汇率、外汇市场供需关系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纳入考虑。2015年12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公布了可追溯至2014年12月31日的“CFETS汇率指数”,指导市场按照一篮子货币参照运行是政策的焦点。(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对CFETS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性(2016年年中—2017年年底)。为了进一步引导市场走向稳定,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调整了对做市银行中间价报价的指导。银行被要求在其报价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目的是减少“非理性”贬值预期和“顺周期”的羊群效应。央行对于“逆周期因子”没有给出任何定义,每个银行都使用自己的参数进行计算,反映其对经济基本面的评估。
第四阶段:更加追求汇率的弹性(2018年至今)。与2005年中国开始汇率制度改革时相比,人民币现在与CFETS一篮子货币挂钩,相对于美元汇率更加灵活了。这种近期的CFETS一篮子货币挂钩制度,使中国能够针对更多的贸易伙伴管理货币竞争力,而不仅仅是盯着美国。央行的声明强调了人民币在短期内的稳定性,同时保持货币汇率在长期由市场力量决定。
(资料来源:张寒堤,李钰婕.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2005年—2019年[J].新金融,2019(05):6-12.)
本章小结
1.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的外汇是指人们为了清偿国际的债权债务关系,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行为。静态的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可以清偿对外债务的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一种外币资产能够成为外汇,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性和可偿还性。
2.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汇率的表示方法包括: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从不同角度汇率有不同的划分:按制定汇率的角度不同,划分为基准汇率与交叉汇率;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按外汇的汇付方式不同,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按外汇交易的交割时间不同,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按汇率制度不同,划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等。
3.在现实生活中,汇率的变动主要受到国际收支状况、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利率、财政收支和货币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汇率也影响着进出口、物价水平、资本流动、国际储备、国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其效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货币制度不同,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不一样的。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汇率理论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每一种新理论的问世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4.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进行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目前,世界上对汇率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固定汇率,二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是自由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自由浮动汇率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但在现实中,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是实现内外均衡,为此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5.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思考题
1.中国A贸易公司从美国B公司进口价值50万美元的美国甜橙,双方约定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A公司到当地中国银行,申请签发面值为50万美元的银行汇票。试分析此案例中的动态外汇和静态外汇。
2.USD 100=CNY 687.24在上海和纽约外汇市场上分别是哪种标价法?分析当纽约外汇市场上汇率由USD 100=CNY 687.24变成USD 100=CNY 698.49时,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的变化。
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某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27 0元,1欧元兑人民币10.213 2元,1英镑兑人民币11.159 8元,100日元兑人民币7.516 2元,1港元兑人民币0.880 9元。
思考:
(1)上述外币中哪种汇率最高、哪种最低?说明判断依据。
(2)上述汇率是怎么决定的呢?
综合训练
人民币跨境结算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攀升,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的日臻完善又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28个国家正式宣布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经贸往来,包括俄罗斯、委内瑞拉、日本、阿尔及利亚、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伊朗和埃及等国家。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的使用量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截至2018年年底,结算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据统计,总部设在上海的83家世界500强企业中,71家已经在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这些公司中,超过30家企业的人民币跨境收入和支出占比超过50%,一些跨国公司的占比甚至更多,与国内公司的所有业务已转换为以人民币进行结算。随着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出现,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国家越来越多,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资料来源:杨素燕.人民币跨境结算助推其国际化进程[N].河南日报,2019-08-21(008).)
试分析:
1.你见过外币吗?请举例说明。
2.如果一种外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币跨境结算?其意义何在?
4.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