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给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推出货币供给量统计指标,并规定了货币供给量统计的层次划分、机构范围、统计形式、公布方式等。根据《办法》给出的明确定义,货币供给量是指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自2001年7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给量M2,M0和M1不发生变化。这次调整实质上反映了21世纪初我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居民参与股票市场投资日趋活跃,新股申购资金急剧增长的状况,以及在新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管理的意愿。
自2002年3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整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按照当时我国各层次货币供给量的统计原则,将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量。本次调整的背景是,2001年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和业务许可进一步扩大。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第三次修订建议,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建议。此次修订将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即增加了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和各种基金存款。这个方案在操作时把监测重点仍放在M2,M3只作为监测的参考指标。
2011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决定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给量(M2)统计范围。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和公布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以2003年的第三次修订方案为基础,并结合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整,即将住房公积金存款等纳入M2。现行货币供给量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其中,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给量,M2是广义货币供给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在我国目前暂不测算。
当前,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层出不穷,有些创新技术使得金融资产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成本大大降低,其流动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些新型支付工具本身就起着货币的作用,成为货币的替代品或近似替代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界限,原来流动性较低的金融工具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流动性较高的金融工具,甚至是完全的货币,例如,活期储蓄存款。一直以来,无论是活期储蓄存款还是定期储蓄存款,都一律计入准货币。在20世纪90年代,电子支付还处于发展初期,储蓄存款绝大多数以银行存折的形式体现,借记卡尚未普及推广,储蓄存款必须先从银行提现后才能用于支付,因此记入准货币是完全合适的。但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借记卡在日常支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可以直接用借记卡进行线下刷卡支付,甚至不用实体借记卡也可以进行线上无卡支付。如此,借记卡所体现的活期储蓄存款和现金几乎无异,有时甚至还要优于现金。从货币本质角度来看,这些可以用来支付的活期存款与流通中的现金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同而已。因此,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应在遵循货币本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
拓展阅读2-5
中国与其他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从来都有的,部分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划分货币层次。而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
1.美国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
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www.xing528.com)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欧盟
欧盟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相对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分为狭义货币、中间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具体划分如下: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
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
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
3.日本
日本现行的货币层次划分为:
M1=现金+活期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
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M3+CD”加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可以看出,各国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上不尽相同。各国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其观察和控制重点也不完全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货币层次划分上最大的区别是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其原因是我国的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给量M1中占比较高,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