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处在京城都市的少数寺观外,一般的寺庙、宫观大都远离尘嚣,藏之名山,环以秀川,故成为文人学者专心读书治学的好去处。在宋代,有些藏书家也把寺庙道观作为藏书读书之地。最典型、最著名的例子是北宋李常借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藏书和南宋洪咨夔天目山宝福寺藏书。
李常(1027〜1090),字公择,建昌(今江西南城县)人。皇祐兀年(1049)进士,历官秘阁校理三司条例检详官。哲宗朝,累拜御史中丞,后出知邓州,徙成都,卒于途。李常少时读书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日李氏山房。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载云: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主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而书固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54]
从苏轼此《汜》中可得知,李常之所以将少时读书之图书寄藏于庐山白石庵舍,是以遗来者阅读使用,使其发挥更大效益。因此李氏山房藏书室,被誉为有近代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监察御史、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理宗宝庆元年(1225),洪咨夔因上书指责公卿获罪,被贬官。尔后,曾回家乡於潜,读书于西天目山下宝福寺,"合新、故书得万有三千卷’藏之闻复阁下,如李氏庐山故事”[55]。
北宋李常、南宋洪咨夔分别藏书于庐山五老峰白石庵、西天目山宝福寺,一直被作为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佳话传颂。
注释
[1]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第4页、第17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第355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七《赠了敬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禹偶《小备集》卷一七《潭州岳龍山书院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七《南京书院题名记》,《四部丛刊》本。
[5]李廌《济南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三,中华书局影印残本。
[7]毛德琦《白鹿书院志》卷二,见《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中华书局1995年版。
[8]危素《慈湖书院记》,光绪《江西通志》卷八二,光绪六年(1880)刻本。
[9]袁燮(絮斋集》卷四《东湖书院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曹彦约《昌谷集》卷一五《白鹿书院重建书阁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程现《名水集》卷七,影印文湘阁《四库全书》本。
[12]{清]道光《丰城县志》卷五,道光五年(1825)刻本。
[13]宋景定《建康志》卷二九《儒学二·建明道书院》,《宋元方志丛刊》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14]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卷一六,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年版。
[15]清]乾隆《归德府志》卷一二,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
[16]程文海《雪楼集》卷二三《尊经阁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清]光绪《江西通志》卷八一,光绪六年(1880)刻本。
[18][清]光绪《江西通志》卷八二。
[19]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六《南轩书院新建藏书阁记》,《四部丛刊》初编本。
[20]吴澄《吴文正集》卷三六《临妆书院重修尊经阁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魏了翁《鹤山集》卷四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楼钥《攻槐集》卷五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清]光绪《浙江通志》卷二八,光绪刻本。
[24]曹彦约《昌谷集》卷-五《白鹿书院重建书阁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包恢《敝帚稿略》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www.xing528.com)
[26]石介《徂徕集》卷一九《泰山书院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曹彦约《昌谷集》卷一五《白鹿书院重建书阁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刘宰《漫塘集》第二三,影印文湘阁《四库全书》本。
[29]叶适《水心文集》卷九,中华书局标点本《叶适集》。
[30]苏洵《嘉祐集》卷一五《彭州园觉禅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1]《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七二,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本。
[3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
[3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三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戊午纪事。
[34]王嗣宗《佑国寺记》,《全宋文》第3册第299页,巴蜀书社1989年版。
[35]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四部丛刊》本。
[36]陈舜俞《云间志》卷下《海惠院经藏记》,《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37]《苏轼文集》卷一二《度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
[38]杨亿《武夷新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云间志》卷下《隆平寺经藏记》,《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40]《郡斋读书志》卷一六。按:《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是书作一百二十四卷。
[41]详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六,大中祥符九年三月成申纪事。
[42]《宋史》卷二一《微宗本纪三》。
[4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至道元年六月乙西纪事。
[4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至道三年六月乙未纪事。
[46]王平叔《建昌军纪》,[正德]《建昌府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1964。
[4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〇,大中祥符六年六月己已纪事。
[4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纪事。
[4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
[50]《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以太宗妙觉集编入佛经大威记》,中华书H 1962年版。
[5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庆历元年八月甲申纪事;又见同书卷一三五,庆历二年一月辛未纪事。
[52]《乾道四明图经》卷二《育王广利寺宸至阁记》。按:此记不见于孔凡礼整理点校的《苏轼文集》。
[5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4]《苏轼文集》卷一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55]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九《洪氏天目山房记》,《四部丛刊》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