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代大兴善寺的藏书量及众经目录的编写历程

隋代大兴善寺的藏书量及众经目录的编写历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初,大兴善寺是全国的译经中心。开皇十四年,隋文帝敕令沙门法经等二十大德于兴善寺撰写一切经目录,法经等人因兴善寺内所藏经本疑伪较多,校定工作难度大,没有完全依书编录,基本上参考前代十余家佛经目录编成《众经目录》七卷。因此,大兴善寺寺内藏书不算缺本之数,前五类有一千七百零七部、四千三百一-卜一卷。此数尚不包括寺藏外来梵夹经本。

隋代大兴善寺的藏书量及众经目录的编写历程

1.京师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初日遵善寺,位于大兴城(即今西安)靖善坊,取大兴城“大兴”与靖善坊之“善”字合而为名。隋初,大兴善寺是全国的译经中心。印度僧人昙法智、毗尼多流支、那连提耶舍、阇那崛多等,都曾在此从事译经活动。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二《隋西京大兴善寺北贤豆沙门阇那崛多传》载,开皇五年(585)崛多在兴善寺译经,当时“新至梵本,众部弥多,或经或书,且内且外”,寺内收藏了大量的西方写经。

开皇十四年(594),隋文帝敕令沙门法经等二十大德于兴善寺撰写一切经目录,法经等人因兴善寺内所藏经本疑伪较多,校定工作难度大,没有完全依书编录,基本上参考前代十余家佛经目录编成《众经目录》七卷。文帝阅后不甚满意,于仁寿二年(602)又敕兴善寺大德及学士“披检法藏,详定经录”[9],这次编写的经目也称《众经目录》,随类五分经本:第一单本(原来一本,更无别翻),第二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第三别生(于大部中抄出别行),第四贤圣集传,第五疑伪(名虽似正,义涉人造),又附有“阙本”(旧录有目,而无经本)一类。以上六类经目中,“单本”著录三百七十部、一千七百八十六卷,“重翻”著录二百七十七部、五百八十三卷,“贤圣集传”著录四十一部、一百六十四卷,三类共计六百八十八部、二千五百三十三卷入藏见录,属于寺藏大藏经中的;“别生”著录八百一-卜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疑伪”著录二百零九部、四百九十卷,两类共计一千零一十九部、一千七百七十八卷规定不须抄写,仅保存在寺藏之中;“阙本”著录三百七十八部、六百一十卷,仅存其目,以待日后搜坊。因此,大兴善寺寺内藏书不算缺本之数,前五类有一千七百零七部、四千三百一-卜一卷。此数尚不包括寺藏外来梵夹经本。

2.江都宝台经藏(www.xing528.com)

江都(今扬州)宝台经藏是晋王杨广于江都旧邸建立的。其旧邸设宝台,即舍宅为寺。杨广《宝台经藏愿文》载,杨广在灭陈时(589),“深虑灵像尊经多为煨烬,……是以远命众军,随方收聚,未及期月,轻舟总至。乃命学司,依名次录“,建立“宝台四藏,将十万轴“。[10]五时妙典,大备于斯。陈朝失地所有佛典,几被杨广罗尽。杨广以宝台经藏为正藏,亲躬受持,又建立次藏数处,有“慧日法灵道场、日严弘善灵刹,此外京都寺塔,诸方精舍,而梵宫互有大小,僧徒亦各众寡,并随经部多少,斟酌分付”[11]。杨广曾因故软禁沙门智果,令其守理宝台经藏。及杨广登帝位,宝台经藏似有部分经本被搬至东都内道场。《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子部·杂家”载有“《宝台四法藏目录》一百卷”,原注曰“大业中撰”,此则当为智果在东都内道场,依宝台经藏之藏书而撰之经目。内道场有经本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此数字应含宝台经藏经本之数量。

玄都观位于大兴城(今长安)南崇业坊。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九曰:“玄都观,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玄都。”是知玄都观前身为北周武帝道士王延修建的著名的通道观。通道观在北周之时就网富藏书。《云笈七签》卷八五《王延传》载:“周武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玄教之中,亦令澄汰,而素重于延,仰其道德。又召至京,探其道耍。乃诏云台观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又敕置通道观,令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通道观,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唐代杜光庭删集《太上黄箓斋仪》卷五二云:“后周武帝立通玄观,收集众经,犹及万卷。”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之《北周玄都观经目》有言:“通玄观当即通道观。玄避宋讳作道。”[12]如果通道观藏书有万卷,共藏书除道教经本外,必有许多道外经籍。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距隋开皇二年(582)仅有九年,周灭隋兴,高祖杨广受周之禅让,都城并未发生战祸,故通道观藏书应妥善保存而人隋无恙。及通道观迁崇业坊之玄都观,其藏书亦当随往。隋初,玄都观承北周通道观研究三教学术之制,集义学道士研讨三教之学,并整理道教教义。此种活动必与玄都观丰富藏书有着密切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