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尚藏书指南:酷爱书画收藏的艺术鉴赏

时尚藏书指南:酷爱书画收藏的艺术鉴赏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书家酷嗜收藏书法绘画文献,是隋唐五代私藏流行时尚,而且绵延数百年不衰。隋代萧瑀、许善心、杨素、楮安福等皆为一时藏书私家,收藏有书画。入唐以后他们本人或其后代先后向李唐皇室献过书画作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云:“国初左仆射萧瑀及许善心、杨索、褚安福家并进图画,兼隋代所有,乃成林薮。”及至唐中叶,书画收藏家就更加繁多。

时尚藏书指南:酷爱书画收藏的艺术鉴赏

藏书家酷嗜收藏书法绘画文献,是隋唐五代私藏流行时尚,而且绵延数百年不衰。隋代萧瑀、许善心、杨素、楮安福等皆为一时藏书私家,收藏有书画。入唐以后他们本人或其后代先后向李唐皇室献过书画作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云:“国初左仆射萧瑀及许善心、杨索、褚安福家并进图画,兼隋代所有,乃成林薮。”《唐书·薛稷传》载藏书家魏征氏安宅第“富图籍,多有虞、褚旧迹”;《颜师古传》云师古“搜求古迹及古器,航好不已”;《李元嘉传》言元嘉“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

及至唐中叶,书画收藏家就更加繁多。《旧唐书·王方庆传》称其聚书之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李范传》云其“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韦述传》载其收藏大量“古今朝臣图,历代名人画,魏、晋已来草隶真迹数百卷”;《钟绍京传》曰绍京“雅好书画古迹,聚二王及褚遂良书至数十百卷,《新唐书·张弘靖传》言其三代为相,东都思顺里宅盛丽甲当时,“家聚书画,侔秘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列举中晚唐二十五人,称他们是书画藏品的“蓄聚之家,自号图书之府”,“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浑杂,亦在诠量”。

五代时期,书画收藏依然为藏书家所热衷。《旧五代史·王都传》载后唐王都藏书至三万卷,“名画乐器各数百”。《十国春秋·王惠范传》称南平王惠范“以金帛购古书图画,日披玩为志”;《钱惟治传》言吴越钱惟治“家聚法帖图书万余卷,多异本”。隋初至五代,前后近四百年,为何藏书家这般痴迷书画,并且持续如此之久?这不得不从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去寻找原因。

首先,隋唐五代社会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文字,纸张为政府文件、私人信函、书籍等各种信息物的基本物质载体。尽管五代已开始应用印刷技术,此时尚未普及,因此文字抄写成为社会文化阶层的主要工作方式。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直接隐响到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及接收效果,而个人对书法的审美意识逐渐演成全社会对书法水平的高度要求。唐代国子监有七学: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据《新唐书·百官志》载,书学专门教习书法,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兼习余书”。《唐会要》卷六四《弘文馆》载,贞观元年(627),具有贵族学校性质的弘文馆也专门设书学,召五品官以上子弟“有性爱学书,及有书性者,听于馆内学书。其学法内出”。唐吏部选官,《新唐书·选举志下》云:“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正;三日书,楷法遒美;四日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书法水平低下,致仕都难。

其次,历朝皇帝多酷爱书画作品,所谓上之所好,下必随之。《唐会要》卷三五《书法》载:唐太宗“尝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初购求人间书,凡真行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二千纸,装为八十卷。每听政之暇,则临看之”。太宗本人也善书法,常为飞白书,赐赠朝臣。太宗之后,武后、中宗、玄宗、德宗、宪宗、穆宗、文宗等也都喜好书画。如玄宗曾在开元十年(722)十二月派太子中允张悱充知搜访书画使,天宝中派徐浩充采访图画使,专门收集图画。[19]最高统治者的意趣所向,无疑对私人藏家是否珍视书画藏品起着巨大影响与引导作用。

第三,因隋唐五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发达,此时期书法、绘画艺术异常繁荣,人才辈出。曹之曾统计过明人陶宗仪《书史会要》、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辞海》、薛锋等编《简明美术家辞典》等书,并将各朝代书画家人数列一表格如下:[20]

从表中可看到,隋唐书法家、画家要占历史上的多数,达到百分之五十三的比例。书法家、画家迭出不穷,也表明社会追求艺术品味为当时风尚。

书画作品与其他文献不同之处在于其原始真品不可再生。不似金出于山,珠产于水,可以取之不尽。随着岁月流逝,原始真品只能越来越少。也因此,隋唐五代藏书家在书画收藏方面,也体现出种种特点。

其一,曲尽周折,得之不易。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云:“夫识书人多识画,自古落聚宝玩之家固亦多矣”,“开元中有商胡穆聿别识图书,遂直集贤,告讦搜求,至德中白身受金吾长史,改名详”。商人因别识书画有专长,竞被召入内库。内库又通过他对藏书家的了解告发去搜征书画,私家珍藏必流入官藏机构不少。不过也有官藏书画外泄者。《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载:“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修内库图画,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模写,仍旧装背,一毫不差,其真者多归易之,易之诛后为薛少保稷所得,薛殁后为岐王范所得(玄宗弟,谥惠文太子)。王初不陈奏,后惧,乃焚之。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蓄图画皆归开天府,禄山之乱,耗散颇多。肃宗不甚保持,颁之贵戚,贵戚不好,鬻于不肖之手。物有所归,聚于好事之家,及德宗艰难之后,又经散失,甚可痛也!”书画珍品就这样由私藏人公藏,然后又流落民间。一卷书、一幅画就是一部凝聚坎坷悲欢的沧桑史。

还有个别藏书家所藏书画珍品之来历史为奇特。《新五代史·温盾传》载:“韬在镇七年,店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阂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昭陵即唐太宗陵墓,温韬所劫昭陵书画,后来传之于南唐郑元素之手。《十国春秋·郑元素传》云:元索“避乱南奔,隐居庐山青牛谷四十余年,樵苏不爨,弦歌自若。构一室于舍后,会集古书千余卷,遂终其身焉。元素,温韬之甥也,自言韬发昭陵,从蜒道下见宫室阂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列石床,床上石函中有铁匣,悉藏前代图书及钟、王墨迹,韬尽取之。稻死,元素得之为多”。

其二,累世珍护,贻传后代。《旧唐书·李靖传》载,唐初名臣李靖玄侄孙李彦芳在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凤翔府司录参军,“诣阙进高祖、太宗所赐卫国公靖官告、敕书、手诏等十余卷,内四卷太宗文皇帝笔迹,文宗宝惜不能释手。其佩笔尚堪书,金装木匣,制作精巧。帝并留禁中,令书工模写本还之,赐芳绢二百匹、衣服、靴、笏以酬之”。李氏家族所珍藏唐高祖、唐太宗笔迹,历五代之手,经有百余年,故而弥足珍贵,使文宗爱不释手。彦芳为何献出家藏不得而知,不过,许多索世私藏珍品者是不愿主动献官的。武则天时,王方庆家藏书籍不减秘阁,他在武后要求下才献出珍藏书迹。《旧唐书·王方庆传》言:“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瑁、八代祖县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旧店书》史臣“共以为荣”之句应是饰语,王方庆献出累世家藏珍品,必难以割舍。

当然也有个别藏书家后代不肖,竟然以先人藏书作为易官之资本。唐长庆(821~824)中,宰相段文昌喜好图书古画,《旧唐书·钱徽传》云:“故刑部侍郎杨凭兄弟以文学知名,家多书画,钟、王、张、郑之迹在《书断》、《画品》者,兼而有之。凭子浑之求进,尽以家藏书画献文昌,求致进士第。”不过此类人事毕竟少数。

其三,鉴识有方,禁锢严密。版本目录之学,于藏书家来说是第一学问,否则妍蚩不分难以成家。就收藏书画作品来说,仅懂版本目录,仍嫌不足。因为鉴别书画真伪、风格,难度更大。有时为了能妥善保存,藏者甚至还须懂去污、装裱技术。《旧唐书·萧祐传》载:“祐博雅好古,尤喜图画。前代钟、王遗法,萧、张笔势,编序真伪,为二十卷,元和末进御,优诏嘉之,授兵部郎中。《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自述:“余自羽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弊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或曰:’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21]萧祐、彦远称得上是书画鉴识大家。

《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记载历代御府鉴识艺人押署,隋有江总、姚察、朱异、何妥、薛道衡、诸葛颖、柳顾言、释智果等九人,唐有褚遂良、杨师道、马怀素等四十四人。这些人是当时官府藏书机构中鉴识专家,其水平绝非私人藏家能比。又,《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公私印记》收录许多书画藏家的藏书印,其中藏书家印有四十八枚、加代藏书印四十六枚、分属四十二名藏书家,如:金部郎中刘绎印,印文为“彭城侯书画记”;鄂州司马张怀瓘、弟盛王府司马怀瑰印,印文为“张氏永保”;故相国邺侯李泌印,印文为“邺侯图书刻章”;故犯法人宰相王涯印,印文为“永存珍秘”等等,“皆是识鉴宝玩之家印记,并可为验证”。

王涯,文宗时宰相。其藏书印印文“永存珍秘”,与其藏书之法颇吻。王涯因李训事件牵连而就诛,《新唐书·王涯传》称:“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巨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所谓永存珍秘,竟成一败涂地。

其四,书画名家,自藏自娱。《历代名画记》卷四至卷十叙历代能画人名,其中收录隋唐书画家二百二十八人。他们当中许多人既是书画名家,同时又是书画收藏家。如唐高祖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聚书万卷,“善画龙马虎豹”;薛稷工书画,“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画鹤知名,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钟绍京为钟繇十世孙,以工书法时号小钟;陈闵“为永王府长史,善画写貌,工鞍马,……家蓄图画绝多”;诗人王维“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工画山水,体涉今古”;刑部员外郎张諲“善草隶,工丹青,……尤善画山水”。

一般说来,名书画家都有珍藏。《历代名画记》卷二《论名价品第》云:“凡人间藏蓄,必当有顾、陆、张、吴著名卷轴,方可言有图画;若言有书籍,岂可无《九经》、《三史》?”唐书法家柳公权,其作品深受唐穆宗、文宗、宣宗所钟爱,《新唐书·柳公权传》称:“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外夷人贡者,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尝书京兆西明寺《金刚经》,有钟、王、欧、虞、褚、陆诸家法,自为得意。凡公卿以书贶遗,盖巨万,而主藏奴或盗用。尝贮杯盂一笥,滕识如故而器皆亡,奴妄言叵测者,公权笑曰:'侬杯羽化矣!'不复诘。唯研、笔、图籍,自铺秘之。”柳公权名动京师,故其书迹值钱。而公权不爱财物而爱自藏图籍,一派名画家藏书的率真天性。

注释

[1]《全唐诗》卷七六七,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向达《唐代长安西域文明》,第41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www.xing528.com)

[3]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全唐诗》卷三人,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全唐诗》卷三八八。

[6]《全唐诗》卷六九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7]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民国25年(1936)影印砂藏经第465册。

[9]《全唐诗》卷八七,中华书局1960年版。

[10]《全唐诗》卷三四二。

[11]《全唐文》卷六九〇,中华书局1983年版。

[12]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

[13]《新五代史》卷四二《王师范传》。

[14]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5]黄本骥编订、凌家民校《颜真卿集》,第194~19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徐松《登科记考》,第329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17]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一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魏书》卷九〇《李谧传》。

[19]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20]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第197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