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国家藏书主要集中京师与东都。京城大兴城(在今陕西西安)、东都洛阳城(在今河南洛阳)的创建,是国家大一统之表征。开国建都,为中国历史上的惯例。开皇二年(582)七月,隋文帝杨坚于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建设新都,总理其事者为卓越建筑家宇文恺。开皇三年(583)营毕,以文帝称帝前所受封之大兴公为名,取称为大兴城。城中关键建筑群是皇宫大兴宫,隋初著名的皇室藏书楼嘉则殿就位于大兴宫中。
嘉则殿建于开皇二年(582)。《隋书·高祖纪》载开皇十三年(593)二月戊子文帝曾“宴考使于嘉则殿”,知该殿是大兴宫中近要场所之一。《新唐书·艺文志》序载:“初,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 《资治通鉴》卷一八二亦云:“初,西京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嘉则殿位于禁中,其藏书也主要是便于皇室参阅,因此要求图籍质量精良。另外,《隋书·经籍志一》序称,开皇年间文帝召天下工书之士,于秘书内总集编次,补续残缺,抄书”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这也是嘉则殿藏书的主要来源。不过,三十七万卷是个惊人的数字,史籍对其大部分是如何聚集起来的语焉不详,至今仍是个谜。
隋秘书省位于西京大兴城皇城内。秘书省又俗称秘阁,《文选》卷二四陆士衡有诗“洁身跻秘阁,秘阁峻且玄”;唐李善注曰:“然秘书省亦为秘阁”。秘书省是国家专门职掌图书典籍的部门。隋秘书省与尚书、门下、内史、殿中并为五省。严格地说,嘉则殿藏书属于皇室藏书,秘阁藏书才具有国家图书馆之性质。
秘书省的最高负责人是秘书监。《隋书·百官志下》载:“秘书省,监、丞各一人,郎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录事二人。”另外还辖管著作曹(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等文秘工作)、太史普(掌天文日历漏刻等工作)两个小机构。炀帝即位以后,对秘书省人事有所改革,增少监一人,减校书郎为十人,加置佐郎四人,又置儒林郎十人、文林郎二十人充实文史咨询、修撰工作。又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楷书郎员(即抄书手,专门供抄写御书)二十人,凡百一十七人。[4]炀帝增加校书人员、抄书人员的编制,既有利于秘阁藏书的整理,也有利于不断向宫中藏书处所(如观文殿)输送新书。
隋代秘阁藏书数量,今已无从征考,但从其详密系统的编制,及为数四十的校书郎员、为数二十的楷书郎员的情况看,其藏书数量是颇为庞大的。(www.xing528.com)
东都洛阳的修建始于隋大业元年(605),距西京大兴城之建设已逾二十年。城址选于汉魏洛阳城西南,每月役丁二百万人,不足一年建成。《资治通鉴》卷一八。炀帝大业元年载,随后“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并且“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可以说炀帝经营洛阳费尽心机。他还大力推进文事,在城内皇宫洛阳宫中修文殿、观文殿集聚图书。
修文殿于大业元年(605)建成,炀帝曾诏令吏部尚书牛弘等宪章古制,设计君臣衣冠新式陈于修文殿,炀帝亲往审视。炀帝平生好书,故其嗣位后急于搬运西京宫中藏书以实东都,以便己览。他命秘书监柳顾言等对西京嘉则殿三十七万卷书进行整理,《资治通鉴》卷一八二载:“除其复重猥杂,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纳于东都修文殿。”《隋书·经籍志二》“簿录篇”载有一部《隋大业正御书目录》九卷,但未著撰者。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认为此即柳顾言等撰,是柳整理诠次的三万七千卷正御本之书目。[5]
观文殿位于东都洛阳宫内中轴线上,是修文殿之外禁中最著名的藏书处所。《隋书·经籍志一》序载:“炀帝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构屋以贮之,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聚婢已来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台,东日妙楷台,藏古迹;西日宝迹台,藏古画。”五十副本的具体数量是多少卷,史无记载,但上述文字却对当时的书籍形制有清晰描绘。隋唐之时,古代书籍仍是抄本,形制为卷轴,亦即在该时期这种卷轴制度发育最至成熟。卷轴书籍,轴露其外,以轴区分图书等级品次最为方便,故隋代上、中、下三品书籍,皆以不同质地及颜色之书轴来作区分书籍品第之标志。唐韦述《集贤注记》云:“隋旧书用广陵麻纸写,作萧子云书体,赤轴绮带,最丽好。”这是指上品书而言。上品书也即为正本。《资治通鉴》卷一八二“炀帝大业十一年”赞曰:“其正书皆装翦华净,宝轴锦缥。”隋亡唐兴,东都洛阳在唐武德四年(621)被李世民攻取,《太平广记》卷二八。《炀帝》引《大业拾遗》记载,观文殿宝橱存有“新书八千许卷”,皆被唐军收取。所谓“新书”云云,说明观文殿尚不断有藏书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