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传入与寺院藏书兴起的历史分析

佛教传入与寺院藏书兴起的历史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藏卷帙浩繁,就寺院藏书来说,为中国古代藏书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人中国,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初期,首先流行于统治者中间。东汉后期的汉桓帝也信佛,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由于汉桓帝对佛教的偏好和支持,东汉末年的京师洛阳,成了汉地翻译佛经的中心。这是汉代佛教和佛经的大致情况,因为当时不许汉人出家,佛寺不多,佛经也流传不广,所以还提不到寺院藏书问题。

佛教传入与寺院藏书兴起的历史分析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诞生于古代印度,历史悠久,源远流氏。它传播于普天之下,影响到各个领域。经藏卷帙浩繁,就寺院藏书来说,为中国古代藏书史增添了新的内容。

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人中国,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初期,首先流行于统治者中间。据传,明帝夜梦金人,在殿庭飞行,第二天问大臣吉凶,傅毅以佛法对之,于是,明帝派遣郎中蔡惜和秦景等十八人,到天竺寻求佛法。永平十年(67),蔡惜等人在大月氏国请得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并用白马驮载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牟尼立像一尊而归。翌年,明帝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命名。此后,白马寺便成了僧侣住宿、译经、传教的场所。我们弃去其中虚构成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它的基本内容是可信的。

明帝异母兄弟楚王刘英,崇信佛法,史籍有明确记载,《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载:“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这时,一般百姓恐怕对佛教还一无所知。

东汉后期的汉桓帝也信佛,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载:“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由于汉桓帝对佛教的偏好和支持,东汉末年的京师洛阳,成了汉地翻译佛经的中心。(www.xing528.com)

稍后,东汉官吏、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相笮融,便大造佛寺,广聚民人,诵经布道,《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刘繇传》附《笮融传》载:“笮融者,丹阳人……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彩,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佛教由帝王、贵族、官僚崇信,走向民间。相传,佛典《四十二章经》流入中国后,藏于兰台石室。那时汉译佛经仅此一部,佛寺也寥寥无几。

东汉后期,随着外国佛教使者和信奉佛教的侨民移居汉地,佛经陆续译出,东汉朝廷开始兴建佛寺,当时所建佛寺,是为西域僧侣居住和宗教生活使用的。桓帝、灵帝时期,相继来汉的僧人有安世高、支娄迦谶、竺佛朔、支曜和安息商人居士安玄等,他们都译出一些佛经,其中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两人译经最多,影响也大。汉人中一些人参与了译经活动,如严佛调、孟元土、张少安、局提立等。从当时条件看,佛经传播范围是十分有限的。

据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统计,有汉一代,共译佛经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东汉有佛寺多少,不详。这是汉代佛教和佛经的大致情况,因为当时不许汉人出家,佛寺不多,佛经也流传不广,所以还提不到寺院藏书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