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使用研究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使用研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搜求图书,整理图书,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图书只有充分地流通和利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府藏书,不像秦汉时期那样神秘了。由上述记载可知,当时的官府藏书不是“秘而不宣”了。后来,因其管理不严,致使出现有人盗窃官府藏书的情况。魏晋南北朝官藏的利用,突出表现在修纂史书和编辑大型类书两个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私修史蔚然成风。现将魏晋以来官修类书文献可考者,叙录于下。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使用研究

搜求图书,整理图书,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图书只有充分地流通和利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魏晋北朝时期的官府藏书,不像秦汉时期那样神秘了。官藏图书的赠与、出借,时有发生,读者范围也在扩大,原先只有有关官员可以到中央机构藏书处所查阅·此时普通官员甚至平民的好学子弟,也时常可以到官府藏书处阅书。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注引庐江何氏家传》载:“明帝时,有谯人胡康,年十五,以异才见送,又陈损益,求试剧县。诏特引见。众论翕然,号为神童。诏付秘书,使博览典籍。”又《晋书·华峤传》载:“会为台郎,典官制事,由是得遍观秘籍。”同书《皇甫谧传》载:“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又《梁书·江子一传》载:“起家王国侍郎,奉朝请。启求观书秘阁,高祖许之。”由上述记载可知,当时的官府藏书不是“秘而不宣”了。后来,因其管理不严,致使出现有人盗窃官府藏书的情况。据《北齐书·祖珽传》载:“又盗官《遍略》一部。”《遍略》即《华林遍略》,是梁武帝命人编的一部大类书,共六百二十卷,祖珽将它从秘阁中盗出,事发后居然免死,后又被启用,官至秘书监,加开府仪同三司。这和汉代官藏管理比起来,南北朝官藏的管理实为宽松。

正是由于此时的官府藏书没有秘而不宣、束之高阁,得到了一定的利用和流通,才促使这一时期的藏书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宝贵的文化典籍得以流传至今。

魏晋南北朝官藏的利用,突出表现在修纂史书和编辑大型类书两个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私修史蔚然成风。修史需要参考大量的典籍、档案文献,许多第一手资料一般人是见不到的;官修史书则不然,修史之人人史阁修撰史籍,完全可以参考官藏文献。当时,凡受诏撰史和某人在担任秘书监、著作郎等官职期间,所编纂的史书,均参检了秘阁藏书,他们有此便利条件,广采博征,才使其所修史书内容丰富。

魏晋以来,利用官藏纂修的史书,现择其要者,略录于下:

1.三国、两晋

三国魏秘书监王沉等受诏撰《魏书》;

三国吴大史令韦曜等受诏撰《吴书》;

西晋佐著作郎束皙受诏撰《晋书》;

西晋秘书丞司马彪撰《九州春秋》、《续汉书》;

西晋著作郎陈寿撰《三国志》;

西晋秘书监华峤撰《后汉书》;

东晋著作郎王隐等受诏撰《晋书》;

东晋佐著作郎干宝受诏撰《晋记》;

东晋著作郎谢沉撰《晋书》、《后汉书》;

东晋秘书监孙盛撰《魏氏春秋》、《晋阳秋》;

东晋著作郎徐广奉敕撰《晋纪》。

2.南朝

宋秘书监谢灵运受诏撰《晋书》;

宋裴松之受诏撰《三国志注》;

宋著作郎何承天等受诏撰《宋书》;

齐王圭之奉敕撰《齐职仪》;

齐王智深奉敕撰《宋纪》;

齐著作郎王逡之撰《永明起居注》;

梁著作郎沈约奉敕撰《宋书》、《齐纪》;

梁吴均奉敕撰《齐春秋》、《通史》;(www.xing528.com)

梁萧子显撰《后汉书》、《齐书》;

陈著作郎许享受诏撰《齐书》、《梁史》;

陈著作郎顾野王受诏撰《通史要略》、《国史纪传》。

3.十六国、北朝

后赵佐明楷等受诏撰《上党国记》、《大将军起居注》、《大单于志》;

前凉索绥受诏撰《凉国春秋》;

后燕董统受诏撰《后燕书》;

前燕著作郎崔逞撰《燕记》;

夏著作郎赵逸受诏撰夏史;

北魏著作郎崔浩等受诏撰魏史;

北魏魏收奉敕撰魏史;

西魏佐著作郎薛置撰西魏史。

魏晋时期,史籍在目录书中开始独占门类,仅次于地位尊贵的经部书,这与当时史学繁荣是分不开的。

类书是各类文献的资料汇编,它不是简单地将各类资料汇编在一起,而是把以往所有文献打散之后,把有关资料或按内容性质分类,或按字分韵,加以类编,成为一种便于省览、记忆和检索的文献汇编,与百科全书有某些近似之处。

类书所收文献,为二手资料汇编。编辑类书,特别是编辑综合性的大型类书,需众人通力合作,采撷以往官藏各类典籍,分门别类加以编排,方可成功;如以一人之力编辑,实难完备。

我国采撷官藏文献编辑类书,始于三国曹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骈体文兴起,讲究选词用字,争求故事僻典,或帝王搜求故实,借鉴资治,类书随之诞生。现将魏晋以来官修类书文献可考者,叙录于下。

1.曹魏《皇览》

三国时期所编的《皇览》为类书之嚆矢,它是魏文帝曹丕诏命编辑的。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日《皇览》。”《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贞《索隐》解释其书名之意义时说:“宜皇王之省览,故日《皇览》。是魏人王象、缪袭等所撰也。"它的内容,据《三国典略》载,“包括群言,区分义别”[63]。它的卷帙字数,据《三国志·魏书·杨俊传》注引《魏略》说:“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参加编辑者,有王象、缪袭、刘劭、韦诞、桓范,其中王象、缪袭似为领修人。

2.梁朝《寿光书苑》

隋书·经籍志三》载:“《寿光书苑》二百卷,梁尚书左丞刘杳撰。”这是梁开国初年梁武帝诏修的一部类书。领修人刘杳,字土深,学识渊博,不自伐,有成人之美的情操,曾助学者阮孝绪著成《七录》。《梁书》本传未提其编《寿光书苑》一事,但综合其他材料可知,《寿光书苑》是汇编四部书资料而成的,“寿光”二字,以其书在寿光殿编成而得名。《梁书·文学传》序:“高祖聪明文思,光宅区宇,旁求儒雅,诏采异人,文章之盛,焕乎俱集。……至若彭城到沆、吴兴丘迟、东海王僧孺、吴郡张率等,或人直文德,通宴寿光,皆后来之选也。”同书《到洽传》载:“直待诏省,敕使抄甲部书。”又《张率传》载:“直文德待诏省,敕便抄乙部书……有敕直寿光省,治丙、丁部书抄。”这部类书在天监七年(508)后编成。

3.梁朝《华林遍略》

梁武帝再诏诸学士,编辑一部类书《华林遍略》,以与其弟萧秀命刘俊所编《类苑》一争高下。《南史·刘峻传》载:“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当时,梁武帝找了六个著名学者,他们是徐勉、何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徐勉为领修人。《梁书·何思澄传》载:“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人华林撰《遍略》,勉举思澄等五人以应选。“又同书《刘杳传》载:“詹事徐勉举杳及顾协等五人入华林撰《遍略》。”又《钟嵘传》附弟《钟屿传》载:“天监十五年,敕学士撰《遍略》,屿亦预焉。”

《华林遍略》成书后,影响很大,数年后,扬州贾人已将它作为奇货北运贩卖,据《北齐书·祖班传》载:“州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曰:‘不须也。’挺以《通略》数帙质钱樗蒲。”由此可见其价值。后来的一些类书,如北齐编《修文殿御览》、隋编《长洲玉镜》,其源皆本自《华林遍略》。

4.北齐《修文殿御览》

《修文殿御览》是北齐后主高纬时官修的一部类书。据《北齐书·后主本纪》载:武平三年(572)二月,“是月,敕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八月《圣寿堂御览》成,敕付史阁,后改为《修文殿御览》”。又《玉海·艺文》载:“《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注:“采摭群书,分二百四十部以集之”[64]。参加编辑者,据《北齐书·文苑传序》介绍,共三十余人,他们利用了官藏的所有书籍,“当时操笔之徒,搜求略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