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唱赚:从北宋缠令缠达到南宋覆赚的发展历程

唱赚:从北宋缠令缠达到南宋覆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唱赚的早期形式是北宋末叶流传的“缠令”、“缠达”。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所以唱赚在南宋广泛流行。南宋时关于唱赚的曲词资料,在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有《圆社市语》一套。唱赚到后来又有所发展,《都城纪胜》载:“今又有‘覆赚’,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唱赚:从北宋缠令缠达到南宋覆赚的发展历程

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它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唱赚的早期形式是北宋末叶流传的“缠令”、“缠达”。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缠令、缠达源于北宋初年的“传踏”(或作“转踏”):“缠达之音,与传踏同,其为一物无疑也。”现存的传踏作品,如曾慥《乐府雅词》所收《调笑集句》是每节一诗、一词,各咏一故事的形式;王灼《碧鸡漫志》提到石曼卿《拂霓裳传踏》,是以若干节一诗一词专咏一故事的形式,写开元、天宝遗事的作品,今已佚失。传踏是歌舞相兼之曲,前有勾队词、口号,后有放队词,皆为舞蹈而设。至北宋末年,体制渐变,勾队词变为引子,放队词变为尾声。歌词中一诗一词的形式也变为全用词调。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缠令、缠达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有〔醉落魄缠令〕、〔点绛唇缠令〕等曲。其曲体有引子、尾声,中间有双曲,少则1支,多至7支,最多的达十几支。从中可以看出“缠令”的组成可长可短,根据内容需要而定,唱起来是很灵活的。缠达的“两腔互迎、循环间用”的体制,在元杂剧中还留有痕迹。如在〔正宫端正好〕套数中,多有以〔滚绣球〕、〔倘秀才〕二曲循环间用的。不过在两腔之外,又加用了其他曲子,已有了发展和变化。缠令、缠达发展到南宋绍兴年间,伎艺人张五牛听到“鼓板”(即鼓、笛、拍板的合奏)伎艺中“太平令”和“赚鼓板”音乐上抑扬起伏的繁复变化,得到启发,遂吸收了慢曲、曲破、大曲以至当时流行的嘌唱、耍令、叫声及少数民族音乐番曲等的唱调,重新改造了“赚”的声腔与唱法,使唱赚兼收了各种乐曲的长处,错落有致。所以唱赚在南宋广泛流行。不仅在瓦舍间演唱,也在士大夫们筵宴上和寺庙盛会中演唱。

南宋时关于唱赚的曲词资料,在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有《圆社市语》一套。前有《遏云要诀》是讲述唱赚规则的;还有《遏云致语》为〔鹧鸪天〕一首。《圆社市语》是一套歌咏蹴球的赚词,共用了中吕宫〔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鹘打兔〕和〔尾声〕9支曲子。后有《驻云主张》一节是描绘唱赚情况的,其中有一首诗说:“鼓似真珠缀玉盘,笛如鸾凤啸丹山,可怜一片云阳木,遏住行云不往还。”可知唱赚时用鼓、笛、拍板来伴奏。从《遏云要诀》中也可以知道它所唱的内容有“乐道山居水居清雅之词”,也有“风情花柳艳冶之曲”,而《圆社市语》又是歌唱蹴球的,可见其歌唱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据《都城纪胜》记载:“赚者,悞赚之义也,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是不宜为片序也。”片序就是大段铺叙之意。唱赚由于只以腔调优美而吸引听众,又是只以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数的,所以不宜铺叙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

唱赚到后来又有所发展,《都城纪胜》载:“今又有‘覆赚’,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可见“覆赚”唱的是完整的故事。《都城纪胜》成书于端平二年,发展为覆赚当是绍兴以后、端平以前70年间的事情。“覆赚”没有唱词流传下来,它既可铺叙故事情节,又可用若干套同宫调的曲子连续歌唱。(www.xing528.com)

唱赚的曲调中,慢曲、曲破、大曲是南、北兼有的曲调,其他腔谱多采自南宋临安(今杭州)瓦舍中流传的民间曲调。所以,后来的温州杂剧和诸宫调都有〔赚〕、〔赚煞〕的曲名,可见其影响所及。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书会中有“李霜涯作赚绝伦”,唱赚的伎艺人有22人之多,当时除去小说和演史以外,就属唱赚的伎艺人最多,也可见南宋时唱赚伎艺之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