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发展与现状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漳州布袋木偶戏被称为北派,原唱昆腔、汉调、京剧,芗剧兴起后改唱芗剧,杂以京调。明清时期,漳州布袋木偶戏已在各地发展铺开,形成支派繁多的局面。尔后,白水、石码、龙溪等地木偶戏班相继崛起,形成“春”“兴”两大流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扶植下,龙溪县郑福来、陈南田和漳浦县杨胜联合组建龙溪地区木偶剧团,多次出国演出,名扬海外。1977年以后,流散在民间的布袋木偶戏艺人陆续重组班子,恢复演出。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发展与现状

校园中的木偶戏表演 黄水木 摄

漳州布袋木偶戏俗称掌中戏、布袋戏,盛行于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南靖县、长泰县及其周边地区,流传于中国台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漳州布袋木偶戏被称为北派,原唱昆腔、汉调、京剧芗剧兴起后改唱芗剧,杂以京调。其特点是擅长武打场面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指法细腻,表演夸张,被誉为“掌中一绝”。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雕刻技艺鬼斧神工,素有“东方艺术珍品”之美誉。

明清时期,漳州布袋木偶戏已在各地发展铺开,形成支派繁多的局面。据《龙海县志》记载:清光绪末年,海澄陈莲组建恒福春班。民国初,海澄纸影戏艺人洪恒和提线傀儡戏艺人洪鸭师改演布袋戏。尔后,白水、石码、龙溪等地木偶戏班相继崛起,形成“春”“兴”两大流派。民国十九年(1930),金童兴应侨胞之邀,远渡东南亚一带演出三年。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闽南各剧种皆受歌仔戏冲击,唯布袋木偶戏尚能坚守阵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扶植下,龙溪县郑福来、陈南田和漳浦县杨胜联合组建龙溪地区木偶剧团,多次出国演出,名扬海外。1955年,海澄县名艺人庄饭组建海鸣木偶剧团,龙溪县吴山人等联合成立龙溪县木偶剧团。1960年,两团合并,改名龙海县木偶剧团。“文革”中,剧团被解散。1977年以后,流散在民间的布袋木偶戏艺人陆续重组班子,恢复演出。2009年5月,龙海华艺木偶剧团应邀赴上海参加“唱响世博”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载誉而归。(www.xing528.com)

木偶剧演出 高建国 摄

木偶人物 黄水木 摄

木偶表演 陈丰宁 摄

台湾北管布袋戏的道白是用漳州腔,故两岸学者都认为其从漳州传入,是漳州文化在台湾的移植和延伸。闽台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两岸木偶艺术的发展,更可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