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成长历程:从英语学习之路到解决学生创新问题的挑战

我的成长历程:从英语学习之路到解决学生创新问题的挑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邻居们都感觉不可思议,是什么让我完成了如此大的蜕变?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英语,期中考试我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这让我首次体味到学习的乐趣,也从姜老师的眼神中首次感受到信任。就这样,最终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在与国外学生同场竞技、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创新的成分显得很薄弱,创新问题依然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我的成长历程:从英语学习之路到解决学生创新问题的挑战

我是地地道道在农村长大的,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儿时的“出名”是因为“成绩差”“淘气”“恶作剧”……40多年过去了,我考上大学,读了研,成长为机器人金牌教练、名师……成了村里的骄傲。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邻居们都感觉不可思议,是什么让我完成了如此大的蜕变?

1.兴趣——让我从一位不爱学习的“学困生”蜕变为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对我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没有之一。现在依然记忆清晰的是我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后排的一个角落里,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我的“捣乱”而影响其他同学,但仍然少不了老师的体罚、同学们的嘲讽。小学三年级每天下午放学时,班主任都会为每位学生发放1张A4般大小的白纸作为作业纸,而我除外。当然,我的各科学习成绩在全班排名也是异常“稳定”,没有任何退步的空间,就这样,我以全年级倒数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

小学阶段虽然在课堂上不爱学习,但制作自己喜爱玩具时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却非常强,经过模仿、设计、计算、制作、实践、迭代、分享,一个个小小的项目接二连三地被“创造”出来:火柴枪、弹弓、独轮车……并且与其他小伙伴的有很大不同。这或许就是现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或创造性的玩耍吧,并且创造性玩耍在孩子健康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也得到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持。

初中入学的第一天,我被班主任姜敏老师特意安排与一位“学霸”同桌。初中有一门全新的学科——英语,同学们的基础都是同一起跑线,姜老师只要求我英语课堂上像同桌一样认真听讲,课下准时完成作业。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英语,期中考试我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这让我首次体味到学习的乐趣,也从姜老师的眼神中首次感受到信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其他学科:数学、语文、历史……每次考试,学习成绩都在进步。

初二年级时,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已无法满足我对学习的渴求,于是我就骑车跑到20多千米外的县城新华书店去买课外书和难度更高的习题集。随着一道道题目迎刃而解,我真正体味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美妙,学习变成了我最喜爱做的事情。学习的快乐、老师的信任、同学的羡慕,让我重拾自信,脸上重新露出了本该属于那个年龄段孩子应该有的笑容。就这样,最终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

其实,每位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缺乏发现的眼光。姜老师的发现成就了我的亮点,并不断放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动机,使我逐渐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并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立学习方法(这是姜老师授予我的“以渔”),从而爱上学习,不再感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1992年,我成为安徽省物理学科高考单科状元。

2.学习——让我的专业发展从“迷茫”走向“清晰”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一直与我相伴,并成为我以后求学求职、工作过程中宝贵至极的财富

1995年在求职现场,我因实践动手能力强而被砀山中学(省重点高中)录用,成为一名电教员。后来我自学了局域网相关知识、课件制作软件:Authoreware、office等、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等,学校因此又安排我做了一名电脑教师。

初为人师,我很迷茫,真切感受到大学所学的知识已无法满足自己专业发展的需求,我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经过1年多的自学,2003年我被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录取,2006年顺利毕业,且硕士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毕业后,我来到佛山,担任狮山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2007年考入南海教育系统,被分配到盐步中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www.xing528.com)

在盐步中学的8年,是我专业发展提升最为关键的时期。这要从刚上班的第一周说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找我谈话:“……你是信息技术科组学历最高的,学校有几台未开封的教育机器人,由你担任机器人教练,组建机器人社团……”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一下懵了,以前从未接触过机器人,怎么办?从零开始学习。先找到机器人手册,对照着机器人,不但要学习机器人硬件,还要学习机器人编程,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夜晚学习,白天教学生。

结合我童年时代做玩耍“项目”的经验,采用项目和全景式的教学策略,先进行整体架构和初步感知,再进行局部学习与探究,化整为零,把机器人这个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自主探究,“授之以渔”,营造环境和平台让学生去“做”。做中知学,学而知做,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同学们一起拥抱新技术;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构建彼此信赖的渠道;设计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去探索,找到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多维度去探究问题,鼓励创新。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是卓有成效的:2007年在一次全国机器人邀请赛上,团队斩获一等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当年收获了首个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区赛、省赛、全国赛、国际赛(省教育厅推荐)各级机器人比赛的冠军大满贯。由于专业特长,2008年开始先后被教育部中央电教聘为全国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副裁判长、裁判长、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由于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先后被教育行政部门评为“感动南海教育人物”“南海区十佳教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佛山市骨干教师”“南粤优秀教师”。

在机器人项目辅导过程中,我不是佛山编程能力最强的老师,也不是动手能力最强的老师,但却是基于项目将编程(思维)、动手(实践)结合得相得益彰、佛山最优秀的机器人辅导老师。

3.科研——让我从“教学能手”成长为“教学能手”与“科研能手”并重的老师

申报特级教师时的碰壁让我意识到,名教师专业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学能力上,还应该继续加强并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教育实践表明:教育科研源于教学实践,并服务于教学实践。多年来,经我辅导的机器人队员每年都会入选中国机器人代表队,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灭火大赛。在与国外学生同场竞技、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创新的成分显得很薄弱,创新问题依然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2014年,《基于SETM理念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石门高级中学创客空间为例》被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学校创客空间为例,开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优秀。

本研究依托创客教育,通过STEM教育跨学科PBL项目式学习,分析高中生创新能力不足原因,对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学模型,以及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经过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检验,获得南海区第七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兴趣、学习、研究贯穿于我的整个成长历程,也深深影响着我的教育生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