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调配合的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

协调配合的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入政策对货币稳定的重要性、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必要性在于以下两方面。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主要是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问题。

协调配合的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在西方被定义为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增长率而采取的货币和财政措施以外的政府行动。它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收入政策对货币稳定的重要性、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必要性在于以下两方面。

(1)货币稳定问题是一个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产品实现以后,必须通过分配和再分配环节,最后形成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积累基金要与生产要素相对应,消费基金要与消费品相对应。两者相适应,意味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相适应,物价才能保持稳定。

(2)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价值形态国民收入可能出现超分配。超分配可能是价值形态国民收入总量大于实物形态国民收入总量,一般由政府、企业、个人收入总量过多引起,这会由于需求膨胀导致通货膨胀;也可能是分配比例不合理,引起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而结构失衡容易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

★拓展阅读13-1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

证券时报网2015年09月25日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5年第三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进一步分化,美国积极迹象继续增多,欧元区复苏基础尚待巩固,日本经济温和复苏但仍面临通缩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性上升,跨市场、跨地区相互影响,风险隐患增多。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与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等。

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主要是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问题。此外,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也很重要。

一、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 法定存款准备金 优惠利率 货币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 产业政策

二、问答题

1.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2.简述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3.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4.简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5.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应主动适应新常态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关键之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和变化?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又该如何作为?

“未来5年,我国都将在新常态下。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越来越依赖改革红利,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是今后调控的重点。”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

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至2017年以“三期叠加”为核心特征,称之为“新常态第一阶段”。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是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三期叠加”后的2017年至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可以称之为“新常态第二阶段”。

那么,“十三五”时期,中国宏观调控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定力、稳定政策”“主动作为、预调微调”“预调微调要远近结合”“改革创新完善调控方式,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加注重市场化调控手段”……采访中,多位专家和学者纷纷表达了对未来五年宏观调控的预计。

宗良表示,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首先要继续坚持稳增长,实现对新的发展驱动力的培育。要思考面对国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针对“十三五”时期可能面临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做好政策应对,着力化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释放改革动力,推进资金资源配置更优化,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首先要继续坚持多目标制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政策上保持定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作为、预调微调,适度、有序、有针对性地根据经济的变化采取适度措施。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加强政策的前瞻性。

其次,宏观调控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方式,寓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既有的政策可用空间在进一步缩小,要不断通过改革创新,配合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具体来看,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来增强财政政策的作用,释放市场活力。货币政策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改革创新完善调控方式,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再次,宏观调控要更好体现灵活性,做到远近结合,既要着眼于当下矛盾,实施定向调控;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金融体系,从根基入手。

“尽管目前我们对‘十三五’规划中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方面将会有哪些具体表述尚不清楚,但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加强对国内外风险的有效监控、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等内容,都是可预期的,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宗良称。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2015年3月16日)

分析:根据上述资料,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