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率的定义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为:
利率=利息/本金
利率通常用来反映利息水平的高低,也可用来表示资金的价格和增值的能力。在实践中,它是一个比利息更有意义的经济指标。
(二)利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多样的利率,通常有以下划分。
1.按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利率可划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自由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对其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市场利率,发展中国家较大范围实行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也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利率。我国的利率属于官定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2.按作用的不同,利率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如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一般利率是指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企业、行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对于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有重要作用,也是银行竞争的一种手段。但优惠利率也有负面作用,滥用优惠利率,可能造成资金浪费、投资效益下降等不良后果。
3.按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内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息而不作调整的利率。其最大特点是利率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传统的计息方式,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计算的准确、方便。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固定利率容易造成债权人的损失。固定利率多用于短期借贷或利率稳定的情况。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化风险较小,利息负担同资金供求状况紧密结合。浮动利率多用于长期借贷或国际金融市场。
4.按银行借贷关系的不同,利率可划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时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存款利率直接影响存款者的收益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对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数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存款利率越高,存款者的利息收入越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大,银行吸收的社会资金数量也就越多。(www.xing528.com)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直接决定利润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贷款利率越高,银行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企业留利越少。
5.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利率可划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利息率。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利息率。
长期利率一般高于短期利率,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融资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借款者经营风险越大,因而贷款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越大;第二,融资期限越长,借款者使用借入资金经营取得的利润应当越多,贷款者得到的利息也应越多;第三,融资期限越长,在现行纸币流通、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越大,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也可能越大,只有利率较高时才能使贷款者避免通货膨胀的损失。
6.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不同,利率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以年为计算单位,常用百分比来表示;月利率以月为计算单位,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日为计算单位,通常用万分比表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可互相换算。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0
我国不论是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习惯上都用“厘”作单位,但年利率的厘是指1%,月利率的厘是指1‰,日利率的厘是指万分之一,它们在量上显然是不等的。而国外一般使用年利率。
7.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利率可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报刊、银行公布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例如,我们说存款利率为3.2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则是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利率。实际利率不易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即: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即借贷期物价上涨率)
由上可见,对实际利率的计算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1)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此时,实际利率为正。
(2)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此时,实际利率为零。
(3)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此时,实际利率为负。
所以,为了保证一定水平的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应越高,在通货膨胀率降低后,名义利率才可有所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